Tag: [db:标签]

  • 我国正在研制像“飞毯”一样的卫星_中查甜心寶貝包養網国网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付毅飞)记者21日从银河航天公司获悉,该公司正在研制新一代通信卫星,其将用于支持未来手机直连卫星的宽带通信需求。 银河航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鸣在当日于重庆举办的首届明月湖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活动上透露,这种卫星外型好像“太空飞毯”,平面上既有可以通信的天线,又有可以把太阳能转换成卫星能源的太阳片,是一种相控阵天线和太阳翼一体化的通信卫星,其关键技术称为“翼阵合一”。包養 天线是卫星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包養網是决定信号传输质量的关键因素。使用大型天线可以提高信号接收和发射的增益,从而提高通信质量。“翼阵合一”的卫星能让天线面积巨大的同时具有强大的能源系统,可以使卫星在传输信号的时候功能更强大。 据悉,目前银河航天已完成“翼阵合一”卫星的二维展开关键技术攻关。通常,卫星天线或太阳翼是沿一个方向(多为横向)展开,包養網所谓二维展开,是指卫星天线、太阳翼在横和纵两个方向有序展开。 针对卫星平台和相控阵大小颠倒的构型,不能用传统星箭连接压紧包養網 花園、分离的方式,技术团队设计完成一体式释放方案;针对超大面积阵面展开精度高、展开刚度大的要求,技术团队突破了折叠压紧、在轨二维有序展开、减缓展开冲击等技术挑战,完成了适用于卫星巨型包養天线及太阳翼一体化阵面展开的研制,并将继续开展翼阵一体化高效散热、分布式电源等关键技术攻关。 徐鸣透露,未来银河航天将加速开展相控阵天线、星上大能源、数字处理载荷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气象服务赋能沿海乡查包養心得村旅游_中国网

    “全国最美渔村”——澳角村,地处福建省东山岛东南隅,三面环海,四季常青,终年无霜,冬暖夏凉,成为朋友圈里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澳角村全域旅游有着季节性较强的特点。夏秋季是游客出行的首选,而冬春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出海不便,游客就会少很多。”全国人大代表、澳角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林华忠说,尽管如此,今年春节期间,澳角村日均包養網接待游客2000人包養網次,民宿、游艇、餐饮业业主每天依旧忙得热火朝天。据统计,包養2023年,澳角村接待游客量达15万人次,人均纯收入达5.8万元。 如今的澳角村,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澳角村积极转化形成发展优势。”林华忠介绍,近年来,澳角村整合“龙虎狮象”滨海旅游资源,打造了妈祖文化公园、电商旅游一条街等旅游景点;配套游艇10多艘,供游客体验从捕捞、海钓到加工烹煮的全过程;培育渔家民宿50家,满足游客多样化住宿需求;引进县文旅包養網集团投资2500万元建设兴海大道提升工程,打造澳角村全域旅游。 气象融入澳角村全域旅游发展。“当地民宿老板、船主会主动向包養網比較游客提醒旅游天气情况,让游客减少‘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的遗憾,成为游客安排行程的关键参考。”林华忠说。 据悉,东山县气象局和当地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互联互通机制,建设海洋牧场气象监测系统,提升海上大风、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在台风多发季开展直通式服务,有效减轻灾害性天气对旅游安全的影响。 20多年来,专注乡村振兴工作的林华忠有着自己的思量:“乡村旅游要想发展,游客的安全感、舒适感就要得到充分保证,这意味着要紧盯薄弱环节,强化提升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未雨绸缪做好汛期、大雾天气气象服务。此外,还需要保障当地村民的生活需求,进一步抓好农业生产关键期气象灾害风险的监测预报服务。” 今年全国两会,林华忠关注的话题依旧聚焦乡村振兴等领域,“我会继续和村民一起,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着力丰富旅游产品,把澳角村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新渔村,让游客真正走进来、留下来、还想来”。

  •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发电量突破3.5万亿千瓦时_中查包養網心得国网

    三峡集团2月20日发布消息显示,截至2月16日24时,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六座梯级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3.5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10亿吨,减排二氧化碳超28亿吨,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据介绍,自2023年12月以来,应对多轮寒潮,由乌包養網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六座梯级电站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顶峰保供,梯级电站单日发电量和调峰能力均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新高。 梯级电站安装有110台水包養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三峡集团长江电力三峡梯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唐绪锋说,长江电力周密安排部署迎峰度冬及元旦、春节保供电工作,加强水文气象预测预报,滚动优化调度方案,加大设备设施巡检力度,调度包養梯级电站全力顶峰保供,梯级电站最大单日发电量8.6亿包養千瓦时,最大调峰量超3100万千瓦,为华中、华东、华南及川包養網滇渝等地区源源不断输送清洁电能。(记者郁琼源、张晓洁)

  • 全球变暖再不控查包養app制,到2049年将损失38万亿美元_中国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到2049年,气候变化对人们收入的经济影响已锁定在每年38万亿美元左右。      包養網   据美国广包養播公司17日报道,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当天在《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指出,气候变化造成的农业减产、持续高温等灾害,将导致未来25年内全球收入减少19%,贫困地区受到的打击尤其明显。 研究负责人、气候科学家和经济学家莱昂尼·温茨表示,气候变化的包養網危害将影响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德国、美国包養的收入中位数将因此减少11%,法国将减少13%。而世界上最贫穷国家将比最富裕国家遭受的经济损失高出61%。 研究人员指出,若国际社会能遏制碳排放,将全球变暖幅包養度控制在仅比工业化前高2摄氏度的水平,将有助于控制经济损失。(徐铉)

  • 两会·从基层一线到人民殿堂查包養網心得丨“时尚绣娘”李利的履职故事_中国网

    包養網 3月5日,李利穿着亲手纺制的布依族服饰,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前,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全国人大代表李利是个地道的贵州布依族姑娘。“选婿看犁田,择妻观纺织”,布依族自古就有纺织的传统习俗。李利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学习包養画蜡、染布、制作服饰等手艺,早早便在心中埋下做一名“绣娘”的种子。 2015年,在外闯荡多年的李利返回家乡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创业。手工制作土布、手包、衣服、围巾……她创作了一系列民族文创产品。“在外面工作久了,就想念家乡的一切。” 不仅自己创业成功,李利还带动了很多乡亲一起致富。目前,她在兴义市万峰林包養行情、晴隆阿妹戚托小镇等地,已开设了四家线下门店,年销售额超600万元,带动群众就业超100人。公司“绣娘”年人均增收超万元包養網,产品广销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受到顾客青睐。 为了赴约全国两会,李利亲手纺制了两套精美的布依族服饰。“我想把家乡最美丽的服饰穿到两会去,把群众的心声带到两会上。”李利说。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1   2   3   4   5包養   6   7   8   9   10   11   12   13   >  

  • 湖南常德“00后”小哥致力擂查包養行情茶传承 让老手艺绽放新魅力_中国网

    原标题:湖南常德“00后”小哥致力擂茶传承 让老手艺绽放新魅力 “擂茶代表着我们朴素精致的饮食文化,以及热情好客的交友态度。”3月25日一大早,“00后”擂茶小哥文包養行情峰像往常一样,来到位于湖南常德河街的擂茶文化体验馆,向各地游客展示常包養網德擂茶技艺。 擂茶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中国茶道,在华南六包養省都有分布,味道习俗各有千秋。“小时候,我特别盼望夏天和节日的到来,因为能喝上爷爷奶奶泡的擂茶。”文峰说,他仍清晰记得爷爷奶奶制作擂茶时的情景:二老熟练地将茶叶、芝麻、花生包養網放入擂钵中,用擂棍慢慢地研磨,那有节奏的敲击声,仿佛是一首古老的歌谣,诉说着擂茶的历史和文化。 文峰说,常德擂茶的味道甜而不腻、香而不浓,长大外出求学后,其心中那份对擂茶的思念愈发浓烈。2021年,在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求学的他,怀揣着传承擂茶文化的梦想,拜师擂茶习俗非遗传承人谢元,开始组建擂茶习俗青年非遗传承人团队。 “我们团队成员都很年轻,有青年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斗志。”意识到非遗传承普遍存在“老龄化”“产能低”等问题,文峰在完成团队组建后,一直致力于擂茶习俗传承的“活化”、转化和创新,不断与时代流行风尚、人们的生活习惯、口味发展变化等市场因素同频共振,改良擂茶产品。 依托学校“双高计划”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群建设背景和“三阶三层”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文峰领衔的《守艺人擂茶》《擂王擂茶》项目,在多位老师的指导下,屡次在国家和湖南省级创新创业大赛斩获奖项,他自己也成为2023年湖南省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 作为擂茶习俗青年非遗传承人,文峰选择在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常德河街叙说擂茶故事。如今,他已是常德桃花源擂茶协会秘书长,他说,自己将一如既往做好擂茶文化的传播,以及与中包養網国各地擂茶的交流,让老手艺绽放新魅力。“天下擂茶一家亲,同根源、同命运、同发展。”(吴维)

  • 去九宮格時租新春走基层丨重庆:城市更新让老街旧巷焕发新活力_中国网

    2小樹屋月會議室出租15日,游客在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山意库文化创意产业园游览。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  1  共享空間2  3  4  5  6 時租場地 7時租空間講座小樹屋  8  9  10  11  12  共享會議室

  • 画家来到去九宮格共享空間村里 村民拿起画笔(文化产业赋能乡村)_中国网

    “零799艺术区”俯瞰。 陈云发在绘画。 江口村廊桥景观。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王丹摄 春风徐徐,远山披上绿意。“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叫醒了陈云发。张佰桥站在门口:“老陈,走!上山写生去!” 陈云发今年65岁,是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江口村的农民,张佰桥是湘东区美术协会主席。自从“零799艺术区”来到村里,他俩就成了好朋友,陈云发也一步步圆了他的“画家梦”。 “0799”是萍乡市的电话区号。几年前,萍乡市安源区的一处旧工厂里开有18个艺术工作室,聚集了张佰桥等一批艺术家,形成了名为“零799艺术区”的艺术聚落。艺术家们在此创作,筹建美术馆、举办公益展览。后来,旧工厂面临搬迁,18个艺术工作室怎么办?风景秀美的江口村,进入艺术家们的视野。 沿着萍水河驱车在省道上,青山掩映,流水潺潺,江口村便坐落在河岸边。江口村是一个建制村,有10个自然村1700余人。“聚會曾经,河里一股煤油味,省道通车前,出村都靠摆渡船,建起江口大桥前,出村要绕好长一段路。”陈云发回忆。后来,建了桥,通了车,修了进村路,整治了河岸,江口村越来越秀美。 就这样,在一座小山坡上,100多天,“长”出20余栋白房子和名为“白空间”的湘东区美术馆。2020年10月,30多名艺术家搬进江口村,小山村变身“艺术村”。 “白色,意味共享空間着包容。任何色彩在白色背景的映衬下都会显得很突出,我们希望更好地呈现艺术之美。”张佰桥说。随着艺术家来到村子,也带来更多关于“美”的展陈。 一手托着调色盘,一手举着画笔,眼前一个画架,陈云发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过去,陈云发以种田和做泥瓦工为生。艺术区建设期间,陈云发家中的几间房子被张佰桥租来存放画具。艺术家们创作时,陈云发也在旁边看。后来,张佰桥送给陈云发一套画具,“感兴趣,就跟着学!” 河边、田共享會議室间、山上,艺术家去写生,陈云发也跟着去。美术馆建成后,每年定期面向公众开设免费培训课程,陈云发总是积极参加。艺术家们还常常到湘东区各乡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面向乡村教师的“艺术大讲堂”。 渐渐地,陈云发从“陈师傅”变成了“陈老师”。第一年,他只是简单地模仿,把看到的景象直接用色块“搬”到画板上;第二年,他的画板上,有了更多样的调色、更细腻的笔触;第三年,他有了自己的绘画创意和表达,用张佰桥的话说,“已经有向主观创作过渡的趋势”。 3年来,陈云发已经卖出50多幅画,还有8幅作品入选美术馆的展览,2幅被收藏。改变同样发生在张佰桥身上,过去3年,他的作品几乎全部和乡村有关,“越来越喜欢待在村子里,和大半村民都相识”。 乡村给艺术家们以丰富灵感,艺术也给村庄带来了人气。 2022年,江口村依托现有资源,修建完善了鸬鹚烟雨艺术景区、研学中心等文化空间。此外,江口村还搞起了全域旅游,成立强村富民公司,发展农旅研学,让山水艺术嵌入文旅产业。 江口村党总支书记杨文群介绍,几名村民在艺术家们的培训下成为扎染、版画、陶艺等方面的研学老师,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短短两三年,江口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到10万元增至2023年的107万元,农文旅产业带动4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 眼下,萍乡市第四届零799艺术作品展正在“白空间”举办,吸引不少人前来参观。“画展里有我的3幅作品。参展作品都有门槛和标准,我画得还不够好,要继续画嘞!”陈云发笑着说。 ■记者手记 文化赋能,需要“贴地生长” 一处栖于旧工厂的艺术舞蹈教室聚落,教學为搬迁挪地,该何去何从?一个风景秀美的偏远山村,文化资源匮乏,该如何发展? 江口村“零799艺术区”的实践,给出了一种探索。 采访中,江口村党总支书记杨文群讲起村子曾经交通不便,出村得走几里地,再过河,后搭车。为此,他带着村民种荷花、养龙虾,“把村子打扮得美美的”,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艺术区“搬家”时沿河选址,就选中了江口村。 乡村发展,要挖掘自身禀赋。在记者采访过的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案例中,要么是村子本身文化遗产丰厚,在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挖掘,要么是村庄的基础设施健全、人居环境良好——如此,吸引了文化产业入驻。 文化赋能,需要“贴地生长”。艺术家张佰桥和村民陈云发的互动便是生动写照。张佰桥说,来到江口村后,对村庄的认识、与村共享會議室民的交往,成为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陈云发则在农闲时拿起画笔,吃小樹屋上文旅饭,开启新生活。扎根乡土的文化产业才能焕发勃勃生机,乡村发展需要更多热爱这片土地的人。 还要看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引导、统筹规划,避免千篇一律。唯有如此,方能促进文化与乡村的和谐共生、双向奔赴。

  • 河北曲周县:借力“找九宮格共享空間科技小院”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_中国网

    “前段时间的那场大雪,改善了土壤墒情,今年麦田可以少浇一次水。”数九寒冬,河北省曲周县广袤的田野上,残雪尚未彻底消融,绿油油的麦苗已钻出地面六七厘米高,65岁的北油舞蹈場地村农民吕志海走进麦田查看苗情,与他同行的还有中国农业大学白寨科技小院研究生宋安琪。 “麦苗分蘖正常,苗情不错。”宋安琪俯身蹲下,一边拨开残雪仔细查看麦苗,一边和吕志海热络地交流着墒情苗情。 “去瑜伽場地年舞蹈場地我在村里带头进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很多技术难题都是共享會議室他们帮着解决的。”说起科技小院的学生,种地“老把式”吕志海竖起大拇指,“别小看这些学生娃,懂得不少哩。” 吕志海是北油村种粮大户,共流转土地160多亩。去年,在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和科技小院学生帮助下,他带头尝试搞复合种植。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每亩地多收200多斤大豆,相当于亩均增收500多元。 敢于带头,吕志海有底气個人空間。十几年来,白寨科技小院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1對1教學但吕志海和这些学生娃都成了朋友。水肥一体化、“三密一疏”耕作等技术的普及,在同科技小院学私密空間生的交往中,吕志海掌握了农业生产新技术,尝到了科技种田的甜头。 据了解,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教授团队走进曲周县白寨村,创建了第一个科技小院。师生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开展科研,带着农民学、跟着农民干,探索出以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为特点的科技小院“四零”服务模式。截至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县先后建成13个科技小院,累计培养研究生300多名。 十几年来,科技小院在曲周开发、引进了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玉米精播等25项关键技术,带动曲周农业高产高效技术采用率从17.9%提升到53.5%,先后帮助曲周培养“土专家”“土秀才”5000余名。2022年,该县成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教學化先行县。

  • 科技小院:一头连着田间 一头连着高校_找九宮格交流中国网

    原标题:科技小院:一头连着田间 一头连着高校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这是“科技小院”首次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 科技“高大上”,小院“接地气”。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科技小院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创建科技小院的初衷是想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以“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四零”模式,为农共享會議室民提供科技培训和服务,切实研究舞蹈場地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一个院落、几间平房、三两学生,是科技小院聚會場地的“标配”。规模虽小,但发挥着服务“三农”、振兴乡村的巨大作用。自第一个科技小院诞生以来,这一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的重要平台。“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已在全国牵头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瑜伽場地,并和众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形成了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表示。 这些农业院校通过与地方政府、农业共享會議室部门、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小院在各地落地生根。当前,全国已有30余所涉农高校陆续建立了300多个科技小院,覆盖了20多个省(区、市)。 一個人空間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红寺堡滩羊科技小院研究生韩赛铮告诉记者:“每当我回想起科技小院的工作与生活,脑海中涌现的是一幅幅鲜活的实地操作场景。对我會議室出租而言,这正是‘在大地上书写论文’的生动实践。” 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深切关怀与坚定支持下,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对科技小院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2022年,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共同发布《关于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通知》《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进一步加大支持科技小院力度,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强规范管理,精准服务“三农”。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科技小院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农瑜伽場地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我们要把科技小院看成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模式。未来的科技小院,不但要针对小农户,针对传统生产技术的更新,还要与现代产业、现代企业对接。”林万龙说。 今天,科技小院已走出国门,推广到了老挝和非洲地区8个国家。“科技小院服务阶段也从最初的1.0阶段发展到当今的3.0阶段。”张福锁表示,“科技小院的1.0阶段,主要是帮扶小农户,通过‘四零’模式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并通过科技示范户和大农场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小农户。2.0阶段,是在助力脱贫攻坚过程中,通过助推乡村产业升级,帮助更多农民增收。3.0阶段,则是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用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贡献力量。如今,科技小院进入了新的阶段,我们希望通过小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去改变乡村。” (记者 马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