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blown: a blog about philosophy.

  • 图片故事丨大查包養别山下的茶乡女孩_中国网

    3包養網月26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土门村,肖珺景在和客户谈合作。 春到大别山,绿意盎然,茶香四溢。“95后”女孩肖珺景每天忙着采茶、直播、跟客户谈合作。 包養網 花園 今年27岁的肖珺景从小在茶乡长大,家里世代包養制茶。姥爷周祖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父亲也是制茶高手。 2019年大学毕业后,肖珺景回到家乡开始钻研制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信阳毛尖,肖珺景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拍摄包養網了一系列短视频,科普茶功效、推广茶文化。目前她在短视频平台已收获包養網價格2万多粉丝。“我想传承推广好信阳毛尖非遗手工炒制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茶文化。”肖珺景说。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 “乡村+咖啡” 值得来一杯——北京市怀柔区打造“村咖”特色产业观去九宮格會議察_中国网

    当乡村遇见咖啡,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观?近两年来,随着北京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咖啡创业者来到怀柔、扎根怀柔,乡村咖啡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当地涌现,吸引了许多游客到访打卡,咖啡店成为当小班教學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如今,怀柔区乡村咖啡产业蓬勃发展,全区已有乡村咖啡店70余家,许多乡村民宿也将咖啡作为经营的标配。“村咖”为何聚集怀柔,“村咖”给怀柔的乡村带来了什么?近日,记者走进怀柔,在一杯杯香浓的咖啡中找寻答案。 以“村咖”为名搭建城乡交流平台 咖啡并非是一种单纯的饮品,现代都市生活赋予了它显著的社会属性。在都市人的各类聚会中,咖啡店变成一种社交媒介,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倾听和交流的空间。 如今在怀柔区,因为“村咖”的出现,咖啡店的这种空间价值正在被放大,让很多从业者有了集体亮相、表达自我的舞台。 精湛的咖啡技艺展示、精美的拉花创意设计,元旦前夕,在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首届怀柔区“村咖”大赛热闹举行,30余家乡村咖啡店主理人齐聚一堂,比拼咖啡制作技能,交流分享咖啡文化,活动现场犹如一场视觉、味觉、听觉的盛宴。 咖啡需要慢品,“村咖”大赛的意义也要细细琢磨。“本次活动是在怀柔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举办的一次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家教的大赛。这既是一个展现乡村咖啡制作技能比拼的舞台,也是一场展示怀柔浓厚‘村咖’文化和良好文明风尚的盛会。”怀柔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勇介绍。 从城乡一体发展的视角来看,怀柔举办这场大赛,既吸引了更多的市民了解怀柔“村咖”,也为“村咖”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可以说,一小杯咖啡,品到最后是怀柔城乡有效融合的好味道。 作为首都的生态涵养区和首都重要功能承载地,怀柔区山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青龙峡、雁栖湖、慕田峪长城、红螺寺等一大批知名景区坐落在山野乡村,是北京市民休闲度假的热门目的地。也正是借着城乡互动的这股热潮,近年来,不少咖啡创业者扎根怀柔山乡,创办咖啡店。 “以前大家来怀柔游玩,大訪談多会选择吃一顿农家饭,现在很多人会选择到乡村咖啡店喝一杯咖啡,然后圆满结束游玩之旅。”红栗子咖啡店店主葛晓丽说。红栗子咖啡店离红螺寺不远,是社交平台上的一家“网红打卡点”,店主葛晓丽虽刚入行一年,但对于“村咖”的未来,她态度乐观:“来喝咖啡的人越来越多,让我对乡村咖啡行业前景信心满满。” 乡村美丽颜值为“村咖”引流增客 渤海镇辛营村,一个坐落在慕田峪长城脚下的小山村,虽是寒冬,但不乏游客流连在此。街道上的一棵古树、一根电线杆因为经过了艺术改造变得充满创意,吸引着游客打卡拍照。干净整洁、宁静祥和的辛营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懿嘉咖啡就开在这个美丽的小村落里。 “经过改造提升,现在的街道变得诗情画意,村子的升级变化增加了游客流量,也帮助我们咖啡店提升了经营环境。”作为怀柔本土的咖啡店,懿嘉咖啡的主理人徐鹏媛对辛营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效果感受颇深。 这也是怀柔区诸多“村咖”经营者的共鸣。在他们看来,优美的乡村风貌和轻松的生活方式,让打卡“村咖”的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和瑜伽場地休闲趣味。 “发展‘村咖’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此我们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提升人居环境,还大力开展‘十百千万’休闲农业畅游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宣传这些网红‘村咖’,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张勇表示。 据介绍,近年来,怀柔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总舞蹈教室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全面压实各级责任,紧紧围绕村庄规划、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重点领域,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如今,怀柔美丽乡村小樹屋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2023年,该区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完成了245个村的村庄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全区累计完成224个村庄的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硬化街坊路552.58万平方米,村庄绿化46.35万平方米,安装节能路灯1.8万盏。“清脏、治乱、增绿、控污”统筹推进,一个个乡村变得越来越美丽。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里,怀柔乡村颜值的提升也让“村咖”们意识到了自身的一份社会责任。“在乡村卖咖啡要接地气,要和当地文化相结合。‘村咖’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帮助,我们也要通过不断创新学习,找到怀柔独特的乡村咖啡经营模式,为怀柔的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徐鹏媛说。 联农带农为乡村产业振兴助力 咖啡对于京郊乡土而言,是一种陌生文化。因此,在乡村发展咖啡产业,需要以产业带动的形式联农带农,真正让“村咖”融入乡村。 “现在我们的员工大部分是渤海镇的大姐,她们通过我们的培训都会做咖啡了。”井邻咖啡的阮玉恒来自越南,如今,她把越南的咖啡带到了渤海镇洞台村,不仅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也改变了村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村民一开始都不喝咖啡,但是现在要是吃完早餐了,他们偶尔也時租會議会来一杯提神,特别是当天比较忙的时候,姐妹们每个人都会喝一杯。所以我觉得能把咖啡用文化带给这里的村民,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阮玉恒说。 除了传统的咖啡店形式,遍布怀柔乡村的精品個人空間民宿也是“村咖”迅速发展的载体。“乡村民宿+咖啡”不仅丰富了怀柔民宿的业态,也助力怀柔走出了一条“村咖”特色产业之路。 “我是怀柔本地人,把家里的老院子改成现在的民宿。以前我们只经营民宿,过程中发现很多游客爱喝咖啡,经常询问哪里能喝到,就增加了咖啡这项内容,没想到这让我们的民宿更受欢迎了。”25岁的老木匠民宿负责人肖彤说。 “00后”刘慧敏是北京自在自然河畔咖啡的主理人,在她看来,民宿的特色虽各不相同,但喝咖啡是大众常见的需求。“差异化发展是乡村民宿找准定位的关键。我们将带动村民一起做好乡村民宿和乡村咖啡,努力使四渡河村的民宿和咖啡成为怀柔的‘金名片’。” 这两年“村咖”的迅猛发展也让怀柔区的本土特色农产品搭上了融合发展的“快车道”。对于新农人李思鹏来说,“村咖”就帮助他把怀柔板栗这个土特产做出了新文章。 “怀柔板栗有着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在我们合作社就有33棵500年以上的古栗树。这些年,我们研发了更适合年轻消费群体的板栗产品,以此推广怀柔板栗。”作为北京老栗树合作社的负责人,年轻的李思鹏有情怀有干劲,他牵头建立了由年轻人组成的运营团队,通过直播、短视频、社区团购等方式销售板栗产品,带动当地栗农增收。 过去一年,围绕“板栗+咖啡”,李思鹏又创新开发了速冻板栗、栗子酱,以及栗子馅的烘焙饼干等,制作成具有怀柔特色的伴手礼,让怀柔板栗成功走进“村咖”消费场景。“怀柔的板栗文化融合进咖啡文化,让乡村找到了新的产业增长点。”李思鹏说。 新事物催生新气象。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村咖”是一种尝试,也是一个开端。下一步,怀柔区将持续推进“村咖”产业发展,为怀柔乡村振兴增添更多生机与活力,为推动“展翅腾飞看怀柔”贡献新的力量。

  • 浙江绍兴:千年黄酒的新时尚_中国去九宮格時租网

    这是在位于绍兴小樹屋市舞蹈場地柯桥区的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拍摄的自动灌装线(3月15日摄)。 近年来,在黄酒主产区浙江绍兴,黄酒产业在保留纯手工酿制技艺的基础上,开始向智能化生产迈进,逐步实现酿造智能化、储存智慧化、勾调家教数字化、物流无人化。与此同时,结合国潮,越来越多终端店铺推出黄酒奶茶、黄酒咖啡、黄酒布丁等创意饮品、美食,消费场景和包装愈发年轻态。 2023年绍兴市规上黄酒生講座产企业時租場地的总营收和利润实现双增长,黄酒衍生品也成为古城旅游消费的一大热点。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九宮格

  • “查甜心包養網探索试验蹚出来一条路子”——记习近平总书记赴海南考察调研_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

    新华社海口4月14日电题:“探索试验蹚出来一条路子”——记习近平总书记赴海南考察调研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赵鹏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自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走过了34年;自宣布启动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至今已有4年光景。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到海南来,不断听到‘4·13’这个词。巧合的是,四年前的今天也在海南,赋予了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吹响了改革开放新号角的这一天,正是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召开之日。 2022年,当再一次来到海南,蓝图一个个落地,时光里的发展变化令人感叹。习近平总书记观感深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展明显,整体推进蹄疾步稳、有力有序。” 行走海南,从三亚北纬18度的阳光,到五指山海拔1867米的绿色海洋,再到洋浦经济开发区114.78平方公里涌动的蓝色经济。4年时间,最美的图画,徐徐铺展。 “上世纪80年代在厦门工作期间,开展了厦门市1985-200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把厦门建设成具有自由贸易特征的多功能经济特区的设想。我较早研究自贸港问题并推动某些政策在厦门实施。” 彼时,中国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今天,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时与势,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任务交到了海南手中。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期待:“由海南来完成这项历史性任务,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的一个战略安排,不断摸索、大胆试验,现在蹚出来一条路子。” 北纬18度:光和热的故事 “专注做好自己的事,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 10日下午,考察第一站,三亚。 宁远河东侧,地处北纬18度的冲积平原聚满光和热。 “过去这块地打算用于旅游开发,您在2018年讲话要求集聚创新要素,那之后花了很多心思转型发展。”海南省负责同志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 2019年启动建设,布局南繁科技和深海科技两大板块。在这里,总书记细致端详规划布局:“一个立足温度,一个立足深度。方向选得好。” 一栋栋不起眼的小楼,揭榜挂帅,酝酿着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其中一栋,崖州湾种子实验室。60后的院士和90后、00后的高校学子在同一个屋檐下钻研,新时代的育种人来自大江南北。 自上世纪50年代建立全国育种基地,如候鸟迁徙的老南繁人都吃过当年的苦,“一边当农民,一边搞科研”“躬身背麻袋,返乡路迢迢”。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农业的“芯片”。刚到梁家河,年轻的习近平就被派往制种站学习良种繁育,“农民说,‘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再后来到正定工作,“每年正定都到这里繁育种子,现在种子谱系更全面。” 从单纯育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共享平台也日臻完善。现场介绍情况的杨维才院士生动形容,种业从1.0发展到了3.0阶段。 “我一直关注南繁科研育种,要科学谋划加快推进,建设成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这件事有养育中华民族的战略意义包養網心得。” 谁来养活中国,曾是昨天的难题,也是今天和明天须臾不可松懈的重大课题。总书记谈到这件事:“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 同一片田野上,播撒着一代代的希望。4年前深入南繁,习近平总书记在田垄上听袁隆平老先生讲稻谷。往事历历在目。“我们要弘扬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袁隆平同志是一个楷模。实际上像他这样的还有很多人,埋头苦干、默默耕耘、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植物遗传育种学家谢华安、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中国抗虫棉之父郭三堆、甜瓜大王吴明珠……个个怀揣热情,在这里留下足迹。 参观结束即将上车离开,总书记对杨院士说:“担子很重,成功啊!” 不远处的一栋楼,是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见到了一群深海人。 空、天、地、海,驰骋才干。埋头科研的他们,向总书记汇报了推动民族复兴的深海力量。 “深海一号”作业平台,茫茫大海上的“舟楫”。视频连线时,高悬的“碧海丹心 能源报国”横幅,昭示着深海人的热血。 “海洋,我历来是关心的”。在福州,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到福建省后提出了“海洋强省”战略。再后来到中央工作以后,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思虑深远:“现代化的国家是什么样的,不仅是一个陆地强国,也是一个海洋强国,一个陆海兼修的现代化强国。” “用我们自己制造的装备,开发我们的油气,提高我们的能源自给率,保障我们的能源安全。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 “制造水平体现在海洋装备上。中国一定要把制造业抓在自己手里。14亿多人口的大国,靠别人是不行的,只能靠我们自己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 百年变局之下,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举足轻重。“靠自己”的战略定力,是在“改革开放试验田”考察首日,传递的一份鲜明讯息。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我们开放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同时一定要定下心来,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而且要建立这样的一种自信,就是我们一定会把自己的事业办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海拔1867米:人和自然的故事 “过去身在宝山空手而归,现在身在宝山硕果累累”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山林蓊郁,沁人心脾的绿扑面而来。11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蜿蜒山道,深入五指山片区。 仰望一棵棵参天古树,阳光在密密匝匝的树叶间跃动,斑驳树干见证时间的川流不息。 “同行一公里,总书记的脚步放得很慢。”负责介绍的公园讲解员对一幕幕记忆深刻,“他不时驻足观察周边的树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空中花园”争奇斗艳,鸟巢穴、蝴蝶树、根抱石、雨林绞杀……有自然之器具,有粲然之文秀。习近平总书记不由感叹:“植物的科普馆啊!” “海南热带雨林不是光属于海南,是属于全国人民的,是属于地球的,是国宝。” 党的十八大后,饱含着大历史观的生态保护工作成为大国之重。国家公园体制改革提上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启动试点,2021年正式设立第一批5家国家公园。 “当年大炼钢铁,把树砍光了。之后为了经济增长,一些地方又不惜代价。自然界的命运和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是在为历史、为民族做这件事。要跳出海南看这项工作。” 水满乡毛纳村,大山深处的黎族村寨。村里有一条国家公园分界线。园内,是村寨的林田;园外,有村民的房。 村民们自称“公园人”。 过去是穷日子。建省时,海南17%的人口未解决温饱,中部山区甚至还在“刀耕火种”。多少年来,走不出去的大山阻断了致富路。饿肚子的深刻记忆,让如今过上了好日子的村民,依然要在村道边留下“合亩仓库”,囤积粮食。 习近平总书记走近了端详:“过去吃不饱吧?” “山地多,耕地少。现在发展林下经济,林果、林茶、林禽、林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地负责同志答。 总书记深刻指出:“绿水青山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 村凉亭,乡亲们正议农事。 “总书记好!欢迎到我们村做客。” “来吧,咱们一块儿坐坐,都介绍介绍自己。”习近平总书记目光里满是温暖。 “我叫王启望,是返乡创业大学生。”一个晒得黝黑的小伙子抢了先。他回乡当农民的经历,这些年感染了四邻八乡不少年轻人。 “我叫王进友,是村里的生态护林员。最喜欢进山听鸟唱歌了,绿水青山也是我的饭碗。” “有没有发现长臂猿呢?”总书记惦念着之前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听说的濒危动物长臂猿的事,“添丁了,36只了。” “护林收入怎么样?”“这钱谁出?”习近平总书记从村财政支出,一步步问到光伏产业发展。…

  • 新华全媒+丨查包養心得“追星”青年,记录中国空间站“成长”_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

    12月4日,在北京昌平一处拍摄地,刘博洋调试追踪拍摄设备,计划拍摄即将返回地球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 2022年,“90后”天体物理学博士刘博洋,用自主研发的光学跟踪程序在地包養網比較面成功拍摄到中国空间站清晰特写影像,用镜头记录着中国空间站的“成长”。 出生于1990年的刘包養博洋,从小就对天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刘博洋高中加入学校“天文社”,高考考入北京大学包養網物包養理学院天文系。本科毕业后,他去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之后通过联合培养去西澳大学读博。目前,刘博洋正在参与北京大学“6-8米口径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项目”。 从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个喜欢用望远镜看月亮的男孩,到天体物理学博士,再到天文摄影师,刘博洋用多种方式探索着星空。对于未来,刘博洋有着清晰的规划,他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工程价值,也做好天文科普,把星辰大海包養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 网红木耳、机器人、咖啡馆:中查包養經驗国乡村振兴新图景_中国网

    2023年10月,黑龙江省尚志市河东朝鲜族乡的田野。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题:网红木耳、机器人、咖啡馆:中国乡村振兴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程露、邵美琦、白旭 带领14亿多人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虽有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但这个世界大国始终秉持这样的原则:绝不能“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 三年前,中国向世界宣告消除千年绝对贫困,站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起点,这是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新时代的乡村故事正在广袤的田野里上演。 2023年9月,随着宁夏贺兰山东麓种植的贵人香、霞多丽等酿酒葡萄品种陆续成熟,当地酒庄迎来酿酒季。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产业兴旺:从落后村到“网红村” “家人们,感谢下单,下次再见!”满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光结束2小时的直播,卖了600多单木耳,获利上万元。 几年前,这个位于吉林省汪清县的移民村,耕地少,发展缓慢,相对落后。近年来,当地人利用适宜的气候、水资源和原材料优势,种起黑木耳,村庄重获生机。 如今,满河村探索木耳深加工和电商销售,开设几十家淘宝店。村里正建设菌包加工厂和包装车间,更多村民回到家乡。 村民韩铁龙说:“以前外出打工只能勉强养活自己,现在在家门口一年就能赚十几万。”曾在工厂做流水线工人的他,有了自己的木耳基地。 香港《南华早报》称,有针对性的脱贫行动和发展适宜的产业是乡村振兴计划的重要原则。截至2023年底,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60%,脱贫县培育了一批特色主导产业。 山东的牡丹、赣南的茶油、江苏的草莓、新疆的苹果、宁夏的葡萄酒等正让中国农民走上致富路。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9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2023年9月21日,第30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陕西杨凌举办。农高会全景式展示国内外农业科技新理念、新装备、新应用、新模式,数千种农业新技术参展亮相,吸引参观者关注。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人才汇聚:“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王金悦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七年前,当这位“85后”辞职回到农村老家研究种地时,父母和朋友都难以理解。“好不容易进了城,为啥又回来?” 中国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从曲辕犁,到都江堰,再到杂交水稻——中国人始终致力于用科技赋能古老的农业。小时候干过农活的王金悦深知务农艰辛,心底埋下了科技改变农业的种子。 如今,在他工作的上海亭林镇点甜农场,5G、图像识别和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智能机器人让农民高效、省力地务农。 2023年,中国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二十连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探索将盐碱地变良田。 中国鼓励像王金悦这样的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到包養網2025年,将培育100万名农村创业带头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1500万包養人。 有着乡贤文化的中国,“新乡贤”正引领乡村巨变:在重庆,“乡村CEO”善管理、懂经营,推动产业发展;在宁夏,“法律明白人”让矛盾调解更“接地气”,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法治保障。传统农村在知识和科技赋能下正迎来新格局。 2023年7月2日,第十一届赫哲族乌日贡大会在“中国东极”黑龙江省抚远市举行。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文化繁荣:从青黄不接走向勃勃生机 中国拥有48.9万个行政村,数百万个自然村和居民点。观察家认为,把乡村放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大历史视野来看,这里是文明永续发展之根,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黑龙江省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的尤文兰是伊玛堪说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见证并推动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伊玛堪曾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她说。当地建立了7处伊玛堪传习所,为这一传统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 赫哲族的鱼皮手工制作技艺和传统节日“乌日贡”,也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焕发勃勃生机。尤文兰和孙子尤明昊更是将赫哲民歌带上全国舞台,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中国政府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去年,在中国农村地区举行的足球等业余联赛迅速引发全球关注。同样火爆“出圈”的“村晚”把传统文化搬上舞台,展现文化新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村BA”、“村超”、“村晚”,被写入文件。 2023年8月,游客在安吉余包養村的绿水青山间参观(无人机照片)。近年来,余村积极贯彻“两山+双碳”理念,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创建全国首个全要素“零碳乡村”。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生态赋能:从烟尘笼罩走向绿水青山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远山青翠,溪水流淌。这里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吸引成千上万的城市游客前来寻找宁静和绿意。 当地的“美在余村”咖啡馆墙上挂着孙悟空、葫芦娃等国产动漫玩偶,“三打石榴汁”“小妖怪的夏天”等饮料别出心裁,游客在这里找到童年,而这个咖啡馆的“童年”曾是一个水泥厂。 在村民葛军的记忆里,余村有矿山、水泥厂,“村子常年笼罩在烟尘中”。 2003年实施的“包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改变了它的命运。矿山和水泥厂相继关包養闭,生态旅游将采石场变成了公园,工厂变成了图书馆。去年,余村接待游客约110万人次,集体经济收入达2247万元。 过去十余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是中国人的绿色共识。“千万工程”从浙江辐射全国,还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年-2030年)》,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0%。乡村振兴将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毅认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是对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普遍出现的乡村衰落的回应,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探索。(参与采写:李建平、朱涵)

  • 查包養心得田里回来了年轻人_中国网

    原标题:田里回来了年轻人 这些天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的“新农人”们一直沉浸在激动的心情中。 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走进水稻田边,察看秧苗培育和土地翻耕情况,并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和村民亲切交流,详细询问春耕备耕等情况。 “总书记听说我是返乡种田的‘90后’大学生,连着问了我几个问题。”种粮大户陈帅宇当时正在田里育秧,他向总书记介绍了自己的年龄、大学所学专业、回乡种粮时长,以及粮食生产的良种使用、农业机械应用等。 习近平总书记随后来到“80后”种粮大户戴宏家中,察看农机具和春耕物资准备。“我向总书记报告了我的种粮面积、种粮收入,还有政府种粮补贴的情况,他听了十分高兴。”戴宏说。 春天是充满生机的季节,意味着美好、青春和希望。 “谁来种田”曾经困扰这片土地。近年来,一批爱农村、爱农民、爱家乡的年轻人返乡,扎根沃土,找寻答案。 19包養網94年出生的陈帅宇,大学毕业后放弃不错的就业机会,选择返乡种粮。“别人觉得种田苦,但我看好农业的广阔前景。”他告诉记者,父亲是当地的粮食经纪人,让他比同龄人对粮食有更深的理解,也认准了农业的前景。 2015年返乡,他拿出自己大学时期的创业收入,边开农资店,边跟乡邻学习水稻育种、稻田机械作业等,并在第二年试着流转了300亩田,正式开启了种粮之路。 同在2015年,1988年出生的戴宏选择结束打工生涯,回到家乡跟着父亲学种田。“爸爸一个包養網人在家种了30多亩,每年纯收入都有3万多元,如果扩大规模、做好管理包養網,种田的收入比我在外打工赚的只多不少。”戴宏说。 创业艰苦,筚路蓝缕,但年轻人有的是干劲。 陈帅宇创业之初经常加班,有时候一天只能睡3小时,也曾在包養網比較“双抢”时被晒得中暑。“刚开始乡亲们不相信我,觉得我只是回来玩。”陈帅宇说,他从外面学习到的新经验和新品种很难推广下去,只能自己种出来给大家看。 戴宏发挥自己懂机械的优势,在市场上精心考察后,陆续购入一批农业机械,借力机械化的翅膀,不断降低种粮成本,扩大种粮规模,提升种粮效益,家里的农田流转面积从约50亩增加到480多亩。 破土而出的种子,经历风雨洗礼,才能茁壮成长。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折腾”,陈帅宇的优质稻亩产量从1000斤增至1400多斤,他用实际行动打动了乡亲们,越来越多农户选择跟他一起种高档优质稻。 年轻人的才华在田野上得到充分挥洒。如今,他牵头成立的亿泽水稻专业合作社,已有周边600余种粮户加入,订单生产高档优质稻,实现了持续增包養收。 戴宏去年迎来了大丰收,家里双季稻亩产2200多斤,收入比以前增加不少,劳动强度却没增加太多。一批乡邻学起了他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作为种田“老把式”的父亲对戴宏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湖南各地都涌现出一批‘80后’‘90后’‘新农人’,他们年轻有活力,文化水平高,学习能力强,接受新技术、新理念又快,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建球说。 春光灿烂,绿意盎然,广阔的田野孕育着美好希望。

  • 大英去九宮格見證博物馆办时装展,希腊恼火:毫不尊重古希腊文物_中国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大英博物馆17日举办了一场具有希腊元素的时装秀,却引来希腊文化部门批评,原因是举办场地位于陈列帕特农神庙石雕的展厅。 这场 Erdem时装秀展出的是设计师埃家教德姆·莫拉里奥格鲁的作品。莫拉里奥格鲁父母分别来自土耳其、英国,其此次时装秀的创意灵感据称源于上世纪一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在一部古希腊神话主题歌剧中所穿的表演服。莉莉·詹姆斯等英国知名演员参加时装秀并拍照留念。英国《每日电讯报》对这场时装秀大加赞赏,称充满希腊文化元素的服饰在古希腊文物中展出,既“致敬经典”,又凸显现代设计。 然而,这场“致敬经典”的时装秀没能得到希腊方面的表扬。法新社18日教學报道称,希腊文化和体育部长门佐尼1瑜伽場地7日晚些时候发表声明称,该时装秀再次证明大英博物馆不仅毫不尊重古希腊文物,还无视这些文物所传递的普世价值。门佐尼还喊话让帕特农神庙石雕早日回归希腊,称大英博物馆的展览环境日益恶化。 法新小樹屋社称,帕特农神庙石雕是19世纪初由英国外交官从希腊的帕特农神庙中掠走的。希腊方面一直要求英国归还这些文物,并指这些文物是英国从希腊“偷窃”所得。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曾表示,这些文物不能回归祖国,就好像把名画《蒙娜丽莎》撕裂成两半一样令人痛心。去年瑜伽場地11月,正因为英国首相苏纳克对米佐塔基斯的此番表态感到不满,两人原定的会晤被取消。 “是时尚宣言还是文化不敏感?”“BNN Breaking”网站报道称,这场时装秀本旨在弥合九宮格古代与当下的鸿沟,并通过场地选择做出大胆声明,但这重新引发了对帕特农神庙石雕所有見證权的道德讨论。(甄翔)

  • 教育部公去九宮格講座布本科新增24种新专业,释放了哪些信号_中国网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其中电子信息材料、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生态修复学、健康科学与技术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目录内专业达816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提到,此次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有四大特点:服务九宮格国家战略、瞄准区域需求、强化交叉融合和突出就业导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新增专业的“智能化”色彩浓厚,如新增了材料智能技术、农林智能装备工程等专业。此外中国古典学、咖啡科学与工程、足球运动、马术运动与管理等专业也特色显著,吸引了网友的关注分享。 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 新专业“智能化”趋势显著 2023年,在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家教場地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早已释放了多重信号。其中提到,围绕“新的工科专业,工科专业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深化新工科建设,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方案》强调,推动现有工科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形成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培育新的工科领域。 在新增的24种专业之中,工学门类有着明显的交叉融合改革趋势。如在北京科技大学开设的材料智能技术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开设的智能海洋装备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的智能视觉工程专业等。 北京科技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材料智能技术专业是典型的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与工程、先进制造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依托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通过跨学科、跨领域以及研发平台的深度融合,突破学科壁垒,培养掌握材料先进计算设计、前沿实验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高层次卓越人才。 在新增专业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智能视觉工程专业的布点高校。该校公开信息显示,该专业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空间+光学+信息+智能”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除了新增专业之外,记者发现部分高校新增专业点的培养方案中也突出了“智能化”的特点。如北京服装学院新增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点,围绕智能制造、智能时尚和智慧生活三大方向,搭建以“智能工程”为核心的跨学科知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以智能工程、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为切入点,围绕基于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专业布局而展开。”北京服装学院教务处处长赵洪珊说。未来,该专业将融入课程实验(工作坊)、工程与设计的融合实训、创新设计与开发的综合实践,满足信息产业、纺织服装行业、时尚创意产业等领域对智能产品设计与开发的人才需求。 新增特色学科专业 凸显高校人才分类培养 教育部官网信息显示,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设置中国古典学等专业;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落实体育强国建设部署,设置健康科学与技术、体育康养、足球运动等专业。 记者梳理发现,有30所高校获批增设足球运动专业,包括河海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等。其中在北京体育大学发布的2024年足球运动专业招生简章中显示,面向全国拟招生30人。 获批新增的中国古典学吸引了网友的注意。“未来,学生可以研读《诗经》等中国古代经典,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琴房研习古琴,在资料室搜检满蒙藏语的文献,在竹简上临摹出土简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吴洋介绍,“中国古典学专业不仅要培养精講座通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人才,还在探索把中华文化实践纳入课程体系,打造知行合一、学养深厚的人才。” 在课程上,中国古典学专业设置了《周易研读》《春秋三传研读》《史记研读》等原典研读,其中聚會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术数》了解古代天文、历法、占星等知识,体会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世界观。“在‘国学热’的背景之下,中国古典学专业的学生将共享空間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吴洋说。 部分新增专业与地域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密切相关。云南农业大学成为全国首个开办咖啡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点。据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院长杨学虎介绍,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国家特设专业,一级学科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位授予门类为“工学”,学制四年。 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地点,设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的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安排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基础课程以及《咖啡风味化学》《咖啡加工学》《咖啡烘焙与品评学》等专业核心课程,与企业合作建设了23家实习实践基地。“未来,云南农业大学将重点围绕咖啡品质形成机理、咖啡可控发酵、新型特色咖啡产品研发、咖啡副产物创新利用、咖啡生产装备集成以及咖啡功能性成分挖掘等方面开展教学、科研与技术推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咖啡新文化。”杨学虎说。 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观察,从近两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调整政策来看,坚持需求导向、支持急需紧缺和新兴专业、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是专业调整的大方向,而新增设的专业集合了高校的优势资源,有着较好就业前景。 教育部官九宮格网信息显示,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点。新增1673个、撤销1670个,数量基本持平。分享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增加数量位居前三,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数量相对减少。从学科门类看,工学所涉专业点数量最多,有1322个,占比39%,这与工学作为第一大学科门类的基本情况相呼应;从区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点有1802个,占比53.17%。总的来说,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趋理性。 “大规模专业撤销是高校专业动态调整的常规性变化,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一直在进行。”储朝晖认为,未来,高校一定要瞄准市场和技术的新变化,与企业紧密合作,与国家重大项目相结合,配备相应的师资和教学条件,调整教学方向,从专业分层设置和分类培养的角度去满足社会不同人才需求。(杨洁 樊未晨)

  • “探索试验蹚出来一查包養經驗条路子”——记习近平总书记赴海南考察调研_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

    新华社海口4月14日电题:“探索试验蹚出来一条路子”——记习近平总书记赴海南考察调研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赵鹏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自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走过了34年;自宣布启动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至今已有4年光景。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到海南来,不断听到‘4·13’这个词。巧合的是,四年前的今天也在海南,赋予了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吹响了改革开放新号角的这一天,正是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召开之日。 2022年,当再一次来到海南,蓝图一个个落地,时光里的发展变化令人感叹。习近平总书记观感深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展明显,整体推进蹄疾步稳、有力有序。” 行走海南,从三亚北纬18度的阳光,到五指山海拔1867米的绿色海洋,再到洋浦经济开发区114.78平方公里涌动的蓝色经济。4年时间,最美的图画,徐徐铺展。 “上世纪80年代在厦门工作期间,开展了厦门市1985-200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把厦门建设成具有自由贸易特征的多功能经济特区的设想。我较早研究自贸港问题并推动某些政策在厦门实施。” 彼时,中国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今天,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时与势,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任务交到了海南手中。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期待:“由海南来完成这项历史性任务,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的一个战略安排,不断摸索、大胆试验,现在蹚出来一条路子。” 北纬1包養8度:光和热的故事 “专注做好自己的事,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 10日下午,考察第一站,三亚。 宁远河东侧,地处北纬18度的冲积平原聚满光和热。 “过去这块地打算用于旅游开发,您在2018年讲话要求集聚创新要素,那之后花了很多心思转型发展。”海南省负责同志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 2019年启动建设,布局南繁科技和深海科技两大板块。在这里,总书记细致端详规划布局:“一个立足温度,一个立足深度。方向选得好。” 一栋栋不起眼的小楼,揭榜挂帅,酝酿着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其中一栋,崖州湾种子实验室。60后的院士和90后、00后的高校学子在同一个屋檐下钻研,新时代的育种人来自大江南北。 自上世纪50年代建立全国育种基地,如候鸟迁徙的老南繁人都吃过当年的苦,“一边当农民,一边搞科研”“躬身背麻袋,返乡路迢迢”。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农业的“芯片”。刚到梁家河,年轻的习近平就被派往制种站学习良种繁育,“农民说,‘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再后来到正定工作,“每年正定都到这里繁育种子,现在种子谱系更全面。” 从单纯育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共享平台也日臻完善。现场介绍情况的杨维才院士生动形容,种业从1.0发展到了3.0阶段。 “我一直关注南繁科研育种,要科学谋划加快推进,建设成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这件事有养育中华民族包養網排名的战略意义。” 谁来养活中国,曾是昨天的难题,也是今天和明天须臾不可松懈的重大课题。总书记谈到这件事:“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 同一片田野上,播撒着一代代的希望。4年前深入南繁,习近平总书记在田垄上听袁隆平老先生讲稻谷。往事历历在目。“我们要弘扬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袁隆平同志是一个楷模。实际上像他这样的还有很多人,埋头苦干、默默耕耘、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植物遗传育种学家谢华安、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中国抗虫棉之父郭三堆、甜瓜大王吴明珠……个个怀揣热情,在这里留下足迹。 参观结束即将上车离开,总书记对杨院士说:“担子很重,成功啊!” 不远处的一栋楼,是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见到了一群深海人。 空、天、地、海,驰骋才干。埋头科研的他们,向总书记汇报了推动民族复兴的深海力量。 “深海一号”作业平台,茫茫大海上的“舟楫”。视频连线时,高悬的“碧海丹心 能源报国”横幅,昭示着深海人的热血。 “海洋,我历来是关心的”。在福州,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到福建省后提出了“海洋强省”战略。再后来到中央工作以后,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思虑深远:“现代化的国家是什么样的,不仅是一个陆地强国,也是一个海洋强国,一个陆海兼修的现代化强国。” “用我们自己制造的装备,开发我们的油气,提高我们的能源自给率,保障我们的能源安全。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 “制造水平体现在海洋装备上。中国一定要把制造业抓在自己手里。14亿多人口的大国,靠别人是不行的,只能靠我们自己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 百年变局之下,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举足轻重。“靠自己”的战略定力,是在“改革开放试验田”考察首日,传递的一份鲜明讯息。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我们开放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同时一定要定下心来,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而且要建立这样的一种自信,就是我们一定会把自己的事业办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海拔1867米:人和自然的故事 “过去身在宝山空手而归,现在身在宝山硕果累累”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山林蓊郁,沁人心脾的绿扑面而来。11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蜿蜒山道,深入五指山片区。 仰望一棵棵参天古树,阳光在密密匝匝的树叶间跃动,斑驳树干见证时间的川流不息。 “同行一公里,总书记的脚步放得很慢。”负责介绍的公园讲解员对一幕幕记忆深刻,“他不时驻足观察周边的树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空中花园”争奇斗艳,鸟巢穴、蝴蝶树、根抱石、雨林绞杀……有自然之器具,有粲然之文秀。习近平总书记不由感叹:“植物的科普馆啊!” “海南热带雨林不是光属于海南,是属于全国人民的,是属于地球的,是国宝。” 党的十八大后,饱含着大历史观的生态保护工作成为大国之重。国家公园体制改革提上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启动试点,2021年正式设立第一批5家国家公园。 “当年大炼钢铁,把树砍光了。之后为了经济增长,一些地方又不惜代价。自然界的命运包養和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是在为历史、为民族做这件事。要跳出海南看这项工作。” 水满乡毛纳村,大山深处的黎族村寨。村里有一条国家公园分界线。园内,是村寨的林田;园外,有村民的房。 村民们自称“公园人”。 过去是穷日子。建省时,海南17%的人口未解决温饱,中部山区甚至还在“刀耕火种”。多少年来,走不出去的大山阻断了致富路。饿肚子的深刻记忆,让如今过上了好日子的村民,依然要在村道边留下“合亩仓库”,囤积粮食。 习近平总书记走近了端详:“过去吃不饱吧?” “山地多,耕地少。现在发展林下经济,林果、林茶、林禽、林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地负责同志答。 总书记深刻指出:“绿水青山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 村凉亭,乡亲们正议农事。 “总书记好!欢迎到我们村做客。” “来吧,咱们一块儿坐坐,都介绍介绍自己。”习近平总书记目光里满是温暖。 “我叫王启望,是返乡创业大学生。”一个晒得黝黑的小伙子抢了先。他回乡当农民的经历,这些年感染了四邻八乡不少年轻人。 “我叫王进友,是村里的生态护林员。最喜欢进山听鸟唱歌了,绿水青山也是我的饭碗。” “有没有发现长臂猿呢?”总书记惦念着之前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听说的濒危动物长臂猿的事,“添丁了,36只了。” “护林收入怎么样?”“这钱谁出?”习近平总书记从村财政支出,一步步问到光伏产业发展。…

Got any book recommend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