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blown: a blog about philosophy.

  • 【万千气象看查包養網站比較云南】西双版纳一个傣族村寨的“美丽”日记_中国网

      曼费村民小组的“美丽”日记 统一的蓝色屋顶、复古的傣式建筑、干净整洁的院落、绿树红花的道路……4月1日,“万千气象看云南”走进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龙镇曼栋村曼费村民小组,无处不在的人文和谐氛围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走近,探一探美丽乡村的美好。 近年来,中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委、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和带领各族群众同向发力、苦干实干,以典型引路全域打造“四型示范村”,一个个美丽的边境幸福村串珠成线,千里边疆呈现边民富、边疆美、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曼费村民小组的“美丽”日记 曼费村就是无数个边境幸福村落中的一个“缩影”。群山环抱、绿树围绕中的曼费村全村70户352人,紧挨240国道,有耕地472亩包養,林地807亩,村民主要以种植橡胶和反季节蔬菜及边民互市贸易为主。 资源富足、政策优待、环境美观、包養文明和谐,生活在村子里的岩吨,今年90岁了,他见证和参与了村子的发展,眯着眼睛笑着说道:“我们已经拥有最好的日子了,最好的生活是现在。”   曼费村民小组的“美丽”日记 曼费村的美丽“蜕变”其实是在2022年完成的。参与到美丽村寨建设中来的曼费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村容村貌,构建出一个美丽宜居的乡村样貌。 这份“美丽”来自全村齐心协力的“改变”。1500平方米的围墙拆除了、10308平方米的彩钢瓦更换了、3米宽的村路变成了7米……紧扣“乡村振兴+强边固防”定位,曼费村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整合项目资金381万元,带动群众投工投劳300余万元,完善村寨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村内“两污”处理、村庄美化包養網亮化、人畜分离、户厕改造、村内道路修缮等项目。   曼费村民小组的“美丽”日记 如今走进曼费村,家家户户门前流淌着清澈水流,鸟语花香,宜人又宜居。群众积极参与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建设,党员干部干在前、当先锋,群团队伍紧跟随、齐响应,同心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这份“美丽”来自群众勤劳致富的努力。近年来,曼费村发挥劳务资源包養优势,组建村小组劳务运输队11支132人,根据勐龙(240)通道劳务需求,由村干部依次分配务工任务,有序输出村内劳动力,实现村民务工、务农“两不误”。上午“打工”务农,下午割胶生产,勤劳的曼费村民农忙农闲都有收入。另外,村集体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清查回收集体土地17亩,盘活土地资源,转租土地162.2亩,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3万元。   曼费村民小组的“美丽”日记 每逢周日包養網比較就赶集,每逢节假日就开展歌舞表演,为了最大程度增加群众收入,曼费村还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注重把村寨建设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效,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增收路径。举办首届边贸互市节,吸引300多个沿路摊位的商家进驻,20户农户在庭院开设客栈、餐饮、东南亚百货销售等,3天户均增收800余元,村集体创收4.5万元。每周周日常态开展赶集活动,推动村组持续增收,预计村集体年均增收84万元,布局业态50余户,户年均增收3.8万元。 “未来,我们还想充分发挥好边贸资源优势,依托勐龙(240)通道区位优势,引导村民参与互市贸易中来,进一步拓宽边民增收渠道。”曼栋村党总支书记岩罕亮说道,如今的曼费村家家户户生活好了、腰包鼓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未来的日子会更好。   曼费村民小组的“美丽”日记 这份“美丽”还来自固本强基对家园的坚守。近年来,曼费村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坚持党组织引领,开展“强边固防村”创建,合力守边护边、建设美丽家园。结合“班户联建”“十户联防”,构建“党员+N”网格治理体系,网格党员牵头负责强边固防、美丽乡村建设、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以“小网格”开展“大治理”。目前,曼费村已建成景洪市带领群众强边固防,开展乡村振兴建设的“样板村”。

  • 乡村行·查包養網站看振兴|北京龙湾屯镇: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谱新篇_中国网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题:北京龙湾屯镇: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谱新篇 新华社记者高洁 初春的北京阳光明媚,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的三合樱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大早就变得热闹起来,村民们穿梭在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温室大棚间,采摘、搬运、装车……几个小时后,几辆果蔬专业运输车被装得满满当当。 “现在草莓处于采摘期,我们的草莓供不应求。”合作社副理事长朱宏旭带着记者走进大棚。棚内一簇簇草莓长势喜人,红彤彤的果实点缀在垄沿上,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香气。“一个大棚一年就能产草莓4000多斤,收入超过6万元。” 今年27岁的朱宏旭曾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家乡龙湾屯镇。“父亲一辈子都在经营果园,在我的记忆里,从小到大,他的身影总离不开土地、果树。” 龙湾屯镇地处顺义区东北部,全镇林果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是北京市有名的果品之乡。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随着发展愈发突出,导致当地包養網價格农业产业包養始终是“大而不强、全而不优”。 “那段时间,年轻人都觉得留在村里没有发展前途,大都会选择外出务工。”龙湾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宝欣说,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创新提出“龙湾质造”科技兴农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深挖乡土人才“富矿”,为本地“田专家”“土秀才”提供广阔舞台,同时敞开怀抱招贤纳士,吸引众多外来的“特派员”和“高技工”。 在这种背景下回国的朱宏旭运用所学知识,细致分析当前农产品消费者需求和供需关系,结合当地村民多年种植经验,邀请高校专家教授引入矮化密植等技术,为农户提供更好的管理指导,共同推进樱桃种植标准化和全产业链发展,将无形的知识转化为可落地实践的创业项目。“去年合作社的产值已经超过1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超过100户农民,平均每户年分红超过2000元。” 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团队中。“2021年,我们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他们不仅派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来指导包養網,每年还安排数十名学生参与到合作社育种、种植、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朱宏旭说。 青春力量的加入不仅为龙湾屯镇乡村振兴带来新技术,也带来了新思维、新观念和新办法。“巧嫂”张亚利的“巧嫂合作社”在当地远近闻名,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以生产、销售为主体的合作社遇到了发展瓶颈。“多亏了北京农学院一批本科生、研究生的加入才使问题得到解决。” 2包養021年,北京农学院的3包養網位老师在“巧嫂合作社”建立教授工作站,3年来已有约100人次研究生、本科生选择在“巧嫂”团队实习实践。年轻一代有着更为先进的理念和敢于创新的冲劲,以“巧嫂”为代表的“老农人”则有着丰富的经验,双方的“碰撞”为合作社找到了发展新路径:通过农业资源整合,“巧嫂”和团队将园区打造成一所集乡村艺术创客、现代农业体验、青少年农业科普于一体的具有现代气息以及艺术氛围的农业体验园区。 如今,龙湾屯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林下种植养殖、家庭农场、高效设施农业等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青春力量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活力。2023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你要问我啥是乡村振兴,我觉得就是‘听得见孩子的笑声,看得见老人的笑脸,留得下年轻人的身影’。”梁宝欣说。

  • 山东省阳谷县高庙王镇:用好“美德信用查包養心得+” 赋能乡村振兴_中国网

    为进一步弘扬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今年以来,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高庙王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积极推进美德信用建设,让群众真正成为美德信用的参与包養者、受益者,赋能乡村振兴。 美德信用+理论宣讲,提高美德信用建设覆盖面。为在全镇范围内进一步形成崇德向善、乐于助人包養、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高庙王镇坚持“美德信用+理论宣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作用,深包養網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学习弘扬践行雷锋精神等多项主题宣讲活动;为不断扩大宣传面,组织志愿者们进学校、进农村大集等,通过发放美德信用宣传页等方式,教育引导群众树牢崇德、尚法、诚信、向上的价值理念。 美德信用+志愿服务,强化美德信用建设影响力。高庙王镇坚持示范带动,召开2023年度高庙王镇“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示范户表彰颁奖大会,加强典型选树和学习宣传,引导群众向典型学习,让孝老爱亲融入每个家庭;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者,结合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和线下助农、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五为”志愿服务、雷锋精神主题宣传、读包養行情书会等内容多样的主题活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美德信用+乡村振兴,持续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3月20日,2024年聊城市春季“黄河大集”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二十四节气之春分主题非遗节”活动在阳谷县高庙王镇成功举办,为高庙王镇实现文化振兴、加快乡村振兴注入包養網新动力;同时,高庙王镇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发挥商会平台作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企业为员工宣讲惠企政策、美德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等,让辖区企业广泛参与美德信用建设的同时,发挥企业自身作用助力家乡经济发展。(刘阳 张福青)

  • 台湾“去九宮格見證小凤梨”体验东北渔猎文化_中国网

    1月24日,冬令营营员在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合舞蹈教室影。 当日,全国台联第三十届台胞青年冬九宮格令营吉林分营的营员们来到吉林省松原市,体验东北的渔猎文化。以“携手正青春 同心向未来”为主题的全国台联第三十届台胞青年冬令营开营式23日在吉林长春举办。 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  1  2  小樹屋3 小班教學 4  5  家教6  7  小樹屋

  • 浙江绍兴:千去九宮格教室年黄酒的新时尚_中国网

    3月15日,在位于绍兴市柯桥区的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酿酒师傅在对冬酿结束的黄酒进行“扑带糟”操作。 近年来,在黄酒主产区浙江绍兴,黄酒产业在保留纯手工酿制時租技艺的基础上,开始向智能化生产迈进,逐步实现酿造智能化、储存智慧化、勾调数家教場地字化、物流无人化。与此同时,结合国潮,越来越多终端店铺推出黄酒奶茶、黄酒咖啡、黄酒布丁等创意饮品、美食,消费场景和包装九宮格愈发年轻态。九宮格 2023年绍兴市规上黄1對1教學酒生产企业的总营收和利润实现双增长,黄瑜伽場地酒衍生品也成为古城旅游消费的一大热点。 新华社记者 翁忻九宮格旸 摄   

  • 凝查包養網站心聚伟力 奋斗铸辉煌——献给共和国74周年华诞_中国网

    当金色的阳光洒满田畴,累累硕果挂上枝头,人民共和国迎来74周年华诞。 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升腾着创新创造的活力,闪耀着日新月异的进步,奏响踔厉奋发的时代乐章。 74载栉风沐雨,74载春华秋实,亿万中华儿女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昂首阔步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时光,见证非凡的历程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新时代必将是大有可为的时代。” ——习近平 国庆前夕,伴随着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我国自主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货运电力机车——“八一号”电力机车下线。 70多年前诞生的“八一号”,结束了中国无法制造机车的历史,也揭开了新中国机车工业发展的序幕。如今,新一代机车即将鸣响汽笛,疾驰在祖国大江南北。 岁月铸就荣光,事业赓续传承。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5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共和国正在书写怎样的新篇? 东北平原,稻菽飘香、丰收在望。尽管局部地区受到洪涝灾害影响,但农作物整体长势良好,黑龙江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二十连丰”。 9月20日在位于黑龙江双鸭山市友谊县的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一地块拍摄的秋收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琼州大地,海南自贸港建设如火如荼。总投资366亿元的第二批180个建设项目压茬推进,加快打造国家最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9月9日拍摄的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线口岸”(货运)集中查验场所建设项目(无人机照片)。该项目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重点项目。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典农河旁,刚刚闭幕的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参会参展人数再创新高。56个国家的上千家企业齐聚银川,计划投资和贸易总额超1700亿元。 这是第六届中阿博览会数字经济展区(9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西子湖畔,杭州第19届亚运会精彩纷呈。运动健儿激烈角逐、多种文明交相辉映、数字科技大放异彩,尽显中国魅力。 9月23日,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和“数字火炬手”在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一幅幅波澜壮阔、砥砺前行的时代画卷徐徐展开。 今日中国,奋进的脚步愈发铿锵。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一项项政策有力支持,一个个经营主体迎难而上,一项项建设全面提速。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消费稳步扩大,服务业较快恢复。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恢复速度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今日中国,创新的活力愈发奔涌。国产大飞机C919单笔最大订单落地、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出坞、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今年以来,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从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表现抢眼,到无人配送、智慧旅游、虚拟主播等新业态方兴未艾,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明显增强,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停机坪拍摄的C919飞机(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今日中国,攻坚的决心愈发坚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通过一揽子举措减负松绑,支持青包養網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持续深化医药包養網卫生体制改革,破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以改革为楫,“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开新局。 今日中国,进取的精神愈发昂扬。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思想的旗帜高高举起,凝聚起党心民心,激发起强大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前进定力无比强大。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74年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首都北京冉冉升起,中华民族迎来浴火重生的曙光。今天,一个坚韧不拔的中国、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 历时78天,航行1.5万余海里……9月27日,随着“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上海,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考画上圆满句号。 9月27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停泊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当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这次科考队成功到达北极点,填补了中国北冰洋科考在北极点区域的空白。“冒着严寒作业,每一天对体力和脑力都是严峻考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工程师、大洋队队长陈超说,一家三口的照片,一路温暖和支持着自己。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亿万人民和无数家庭的拼搏努力,共同托举起伟大的梦想。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亿万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创造了自己的美好生活,也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前行。 韧者笃行,韧则行远—— “变革创新,凡墙皆门。”创业近40年,将一个家庭作坊式小工厂发展为营收超千亿元的国际化公司,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感触深刻,“生逢其时,当盛其事。作为民营企业家,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增强创业、创新、创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闯关夺隘、顽强拼搏,勇当新时代生力军。” 9月25日,神舟十二号至十五号航天员授称颁奖大会上,张陆等12名航天员荣获褒奖。3个多月前,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面对祖国人民的关切,顺利出舱的张陆语气坚定:“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我们会尽快调整状态投入训练,随时准备再次出征太空!” 大道如砥,初心不怠—— 入汛以来,华北、东北强降水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面对灾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包養迅速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 从收入到就业、从教育到医疗、从养老到托幼……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一系列暖心举措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前进道路上还会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把人民幸福镌刻在发展答卷中,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就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只争朝夕,奋跃而上—— 手指翻飞组装包養網零件、接线布线、编程操控……刚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获得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20岁的蒋家俊转身就投入了新训练,向着2024年世界技能大赛冲刺。“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中国‘智造’的精彩,等待着我们去书写。” 在我国最大直径盾构隧道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施工现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铁十四局项目部工区经理褚良智紧张忙碌。面对下穿黄河、隧道开挖直径达17.5米的“超级工程”,这位“90后”深感责任重大:“国庆假期,我将和300余名同事一起坚守岗位,为建设高品质工程作出应有贡献。”…

  • “扮靓”江苏连岛 查包養实现人海和谐_中国网

    连岛古称鹰游山,位于江苏连云港,坐落在海州湾内,与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连云港港隔海相望。作为江苏省第一大基岩海岛,连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集青山、碧海、茂林、海蚀地貌、天然沙滩及人文景观于一体。温和的气候和独特的地貌,使连岛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名片。 近日,经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示,江苏省连云港市连岛景区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不过,十余年前的连岛可没有今日的“容颜”。当时的连岛,沙滩资源破坏严重,山体出现多处滑坡。“扮靓”连岛是当时连云港促进海岛生态保护和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工作。多年来,连云港对连岛进行整治修复,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提升。去年,江苏连云港连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先后入选“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名单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 修补沙滩“创伤” 连岛由东、西二岛并连组成,岸线长17.5千米,森林覆盖面积达65%。这里以独特的地质地貌、久远的历史遗迹、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 连云港连云区国家海域动态监管中心主任陈蒙介绍,为了保证连岛具备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2012年起,连云港市连云区海洋与渔业局结合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海州湾海湾生态与自然遗迹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与管理的现状等,组织实施了江苏省连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彼时,对大沙湾沙滩的整理、修复与包養網價格养护,是治疗连岛“创伤”的关键环节。 “大沙湾沙滩位于连岛中部。2012年前,由于岸滩演变、山洪冲刷,大沙湾的沙滩表面裸露了大量碎石,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陈蒙介绍,为了让大沙湾重新获得“美丽容颜”,项目团队修复了挡浪墙,清理了沙滩的大量碎石,清淤补沙,对大沙湾沙滩实现彻底的整理、修复、养护。 陈蒙表示,补沙前,施工方需要平整补沙区域滩面,补沙过程中,还要严格控制沙层厚度,并对施工区域各监测断面的基层表面高程进行测定。“补沙工程采用海域吹填法,以运沙船装运的方式,将养护沙送至补沙区域,再利用船载吹沙装置,将沙吹填在补沙区域。我们补沙时,按照沿岸往海外吹填的顺序,以此为海湾底栖包養和浮游动物提供安全转移的海域空间和时间。”陈蒙说。 通过连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如今的大沙湾沙滩沙质细腻、海水洁净、温度适中,为游人提供了大面积的亲海空间。 为山体覆绿 连岛面朝大海,由于自然风化及岛上工程等原因,出现多处山体滑坡。为确保岛上居民和游客的安全,相关部门在这些区域树立警示标志,并专门进行了整治工作。 陈蒙介绍,项目团队严格排查清除出现松动的岩石,对相关区域进行加固,确保山体安全,防止滑坡、崩塌等现象复发。为了清理有安全隐患的岩石,他们采用人工撬、挖,千斤顶顶推,钢丝绳拖拉,静态爆破,挖掘机加捣锤等方式,从上至下清除坡面危险岩体。 清理岩石只是第一步。陈蒙介绍,为了让山体更坚固,项目团队使用挂网喷播草种、护坡绿化等技术加固山体,减少山体滑坡发生几率。施工结束后,为了使植物种子顺利发芽,度过苗期、快速复绿,项目团队还为幼苗覆盖遮阳网包養或土工布、浇水,让幼苗健康生长。 “连岛岛体包養边坡修复和连岛岸线整治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多年来连岛无序开发造成的不良状态。”陈蒙说,项目最大限包養網度地保护连岛的自然地貌,弥补了人为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海岛沙滩资源破坏,有效防止局部山体滑坡,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保护没有暂停键。连岛街道党工委委员刘瑞介绍,目前,街道和村里每天会安排六七个巡湾员在连岛四周查看山体和岸线情况。夏季暴雨后,如果发现有滑坡的风险,街道会及时修复相关山体。 “2023年,我们开展海岛生态整治修复。沙滩、岛体和周边海域的自然景观及资源得以恢复,11.3公里环岛路获评‘江苏最美跑步线路’。”刘瑞介绍,怡人的风景为连岛带来了丰厚的收益。2023年,连岛景区接待游客量310万人次,旅游收入1.8亿元,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示范名单。

  • 查覓包養價格团圆年|喜圆“安居”梦_中国网

    联播+  “安居”是“乐业”之本。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惦念的大事要事。 △ 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 2014年1月26日,农历马年春节前夕,总书记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到处于产业转型当中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 时年74岁的郭永财在林业局工作了30年,一家6口人住在38平方米的简陋平房里。总书记走进他家,察地窖、摸火墙、坐炕头,详细了包養網解一家人的包養網價格生活。听说这片棚户区已列入棚改计划,总书记表示满意,并对老郭说,希望你们住房条件尽快改善,日子越过越好。 “住房条件尽快改善”既是承诺,也是责任。当年6月,郭永财一家搬入新居,全家由衷感谢总书记“给咱们带来的幸福”。 △ 近年来,内蒙古阿尔山市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在总书记考察后的5年间,阿尔山市累计投入40亿元,改造棚户区10200户左右,65万平方米,更多像郭永财一样的阿尔山人绽放出“梦圆安居”的笑容。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春节前夕,总书记不仅深入棚户区看望困难群众,还走访大山深处的民居、城市胡同、原生态古寨,倾听百姓们关于居住环包養境改善的愿望,一起规划美好的生活图景。 △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驱车2个多小时,从四川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 2018年2月11日,在地处四川大凉山腹地的解放乡火普村,总书记走进贫困户吉地尔子家的新居,听取该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新村建设等情况介绍。 昔日火普村百姓住的是破烂不堪的土坯房,而且因为火普村地势高、石头多,人们出门就要爬坡。在当地率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大家搬进了白墙灰瓦、错落有致的新居包養。 “挪穷窝”“拔穷根”,建设贫困户安居住房从根本上改变了深度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的居住和生产条件。如今,脱贫的火普村正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村庄从“脏乱差”逐步向“洁净美”转变。火普村精心打造出红枫景观,美不胜收的“火普红枫”就成了游客的打卡点,成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增长引擎。 △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同朱茂锦一家人包饺子、聊家常。 2019年2月1日,在北京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总书记同朱茂锦一家人包饺子、聊家常,实地了解老城区改造工作。 随着北京城市的快速发展,老城区管理日显滞后,草厂胡同一度变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北京市对老城区多措并举,通过补齐设施短板、改善生活条件、提升环境质量等,使昔日拥挤不堪的草厂胡同成为“老北京新气象,老胡同新生活”的典范,实现了总书记描绘的“住在胡同里也能过上现代生活”的幸福畅想。 △ 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的司莫拉佤族村曾经是贫困村,随着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推进,这个小村寨旧貌换新颜,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2020年1月19日,总书记来到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李发顺家,一一察看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并指出要“大力推包養網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司莫拉在佤族语里意为“幸福的地方”,但早年这里景象可是“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风吹”。 为了让“幸福的地方”名副其实,当地实施绿美亮化工程、安装智慧消防系统、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推行“美丽公约”制度,随着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提升,司莫拉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李发顺也响应村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开起了大米粑粑作坊。 跨过高山河流,深入山村古寨,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春足迹,引领我们共同见证越来越多老百姓的“安居梦”变成日新月异的现实。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鲁杨 视 觉丨陈腾 张紫曦 校 对丨刘禛 李丹 宋春燕 梁雅琴 毛长志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 农业文化遗查包養網站比較产助力美丽乡村建设_中国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统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今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并将打造美丽乡村列为“美丽系列”建设工作包養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已认定“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共1981个,其中270个就位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这意味着美丽乡村和农业文化遗产地在生态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包養網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等成为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代表委员表示,我国拥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和复杂多样的生态地理条件,历史演进中,劳动人民创造了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农业文化遗产,为探寻美丽乡村建设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慧方案和解决之道。为此,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尽快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作为建设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进。 让农业文化遗产撬动“美丽经济” 2022年7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总书记在贺信中科学阐释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路径,为保护共同农业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富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闵庆文认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大多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多样的民俗文化、优美的乡村景观,可以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在特色农产品生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与科普研学等方面的多种功能与价值,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 一些地方的实践表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能使当地相关农产品品牌溢价10%-30%,当地居民的收入贡献率接近40%,增强了当地农民的获得感,吸引了一批人返乡创业就业,促进了美丽乡村的繁荣。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闻名于世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拥有1300多年历史,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共垦共创的一种世界罕见的农业文化景观,也是我国山区稻作梯田的典型代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巧妙地把“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打造成“四素同构”的生态农业系统,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农耕文化与山地梯田景观。 云南元阳梯管委专职副主任徐忠亮介绍,阿者科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南部的一个小村子,地处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阿者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为推动古村落阿者科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2018年,元阳县邀请中山大学为阿者科村民小组专门编制了“阿者科计划”,组织村民成立村集体旅游公司,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自“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以“蘑菇房”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业逐渐成为阿者科村的支柱产业,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已基本形成。2019年,阿者科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闵庆文建议,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将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乡村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协同推进。要注重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以提升农包養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同时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乡村风貌引导,以保留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多样、文化成分多元,蕴涵着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要传承弘扬包括民俗、节庆等在内的乡村文化,以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文化”与“母文化”。 让绿色成为美丽乡村的底色 流水潺潺的稻田,水稻为鱼提供生活环境和食物,鱼为水稻松土施肥,田埂间鱼稻相依,和谐共生……这既是如今浙江青田原生态的农田风光,也是这里千百年来再寻常不过的农耕场景。 青田县稻鱼共生产业中心推广研究员吴敏芳介绍,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里,两个互为依存的物种,通过原始协作,形成科学的生态系统,产出了安全绿色的田鱼和口感香糯的稻米。 在这些遗产地中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古法栽培和传统种养中,处处蕴含绿色低碳的中华智慧。在湖州,桑基鱼塘巧妙结合当地“植桑、养蚕、蓄鱼”三大农业生产,以“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连续运转千年;在绍兴,先民种榧造林,人工嫁接培育了优良经济树种“香榧”,它集食用、药用、油用、材用于一身,至今仍是当地大部分农民的生活支柱;在庆元,从剁花法到段木法,再到代料法,当地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迭代,将森林保育、菌菇栽培、农业生产有机融合…… “乡村是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功能的载体,这在农业文化遗产地表现得更为明显。”闵庆文认为,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废旧农膜分类处置,进一步聚焦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强化系统治理,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就可以从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稻鱼共生、桑基鱼塘、林菇共育、农林牧复合、间作套种等传统生态农业技术体系中得到借鉴和启示。 让农业文化遗产地成为美丽乡村先包養行示范地 2023年底,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2项,数量位居世界首位。 在中国的2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浙江独占5项;在18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浙江有17项,数量排名均居全国第一。如果追溯历史,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授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正是出自浙西南大山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在闵庆文看来,浙江之所以成为“农遗大省”“农遗强省”,不仅在于有得天独厚的生态风貌、农耕传承,也在于数十年如一日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坚持。 2003年,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了“千万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同时,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的浙江省安吉县率先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并取得引人瞩目的成效。 “建设美丽乡村,要让农业文化遗产地成为美丽乡村先行示范地。”闵庆文认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建设美丽乡村的资源基础,因为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蕴含包養網心得着人地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技术与结构合理的生态文化景观,对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代表委员一致认为,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新春走基查包養經驗层|产业兴 生态靓 人才聚——乡村振兴新变化新春走笔_中国网

    新春到,广袤的乡村年味浓郁。记者走访多地乡村看到,从产业延链开新路到线上线下扩销路,从人居环境改善到擦亮生态底色,从人才归乡到中外人才参与乡村共建,一处处新变化,透出开年乡村里的十足干劲。 产业兴,拓思路谋发展 今年春节,上海游客徐青青带着孩子到浙江省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了解当地特色农产品古法红糖。 “我们引进优质甘蔗品种,开发古法红糖、陈皮红糖、红糖麻花等特色产品。”丰江周村党委书记周阁法说。丰江周村自古就有种植甘蔗的传统,这两年,村里成立强村公司,运营“甜蜜丰江”共富工坊,大力发展红糖产业。目前,全村甘蔗产业链年产值超300万元,带动80多名农户就业增收。 百种千态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被端上餐桌、摆进电商平台、融入旅游体验,通过精深加工、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新玩法”越来越多。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水湖镇的智慧农业谷数字草莓示范园内,巡检机器人正沿着轨道对高架栽植的包養網草莓进行长势评估。 研究草莓种苗脱毒技术、搭建草莓种质资源圃、选育长丰红玉等新品种……长丰县已实现“草莓种苗全国售”,去年草莓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10亿元,参与全产业链建设的农民人均年收入达3.07万元。 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也包養吸引“城里人”来村消费,带动产业多元发展。春节期间,被称作“天坑村”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热闹非凡。 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民在餐厅前忙碌。新华社记者唐奕 摄 不久前,一条新增旅游大环线通往下庄村,春节游客明显增多。“我们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模式,引导村民盘活闲置房屋建民宿,如今下庄村已具备200人以上的接待能力。”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说。 生态靓,美丽乡村魅力足   走进长江一级支流龙溪河发源地重庆市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群山上竹海环绕,绿色产业快速集聚,很难想象这里曾因无序采矿生态尽毁。 梁平区投资服务中心副主任邹达富说,梁平关闭猎神村矿山、复垦土地,如今猎神村绿化率超90%,拥有万亩生态竹林和山地立体梯塘小微稻田湿地。 记者走访发现,多地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村更靓、生态更美、群众的日子更滋润。 猎神村利用当地竹资源发展竹木加工业,现有170余家笋竹食品、竹制品、竹工艺品经营主体;下庄村发展柑橘产业,2023年实现产值160余万元;重庆巫溪县田坝镇天池村依托海拔优势发展高山蔬菜产业…… 历史悠久的浙江省永嘉县苍坡村,村内街道整洁,砚池流水潺潺,各式古建筑在冬日阳光下更有韵味。 “经过整治,砚池更加漂亮,公路也拓宽了,村里游客越来越多。”村民李显春在村里当了20多年导游,谈及村里的变化,他笑得合不拢嘴。 “自2003年实施‘千万工程’,我们从村里环境整治入手,按照‘村内搞整饬、村外建新村’思路,整体推进新村工程,对村容村貌和其他景观进行改造提升。”苍坡村党委书记黄理高说,保护环境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人才聚,出谋划策促共建 和煦的阳光融化农田的积雪,探出头的麦苗拼成如茵的“地毯”,释放着春回大地的讯息。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造甲乡,“00后”种粮大户俞泽明一早便来到田头,开始无人机巡田。 “正月十五前后,我们就要对小麦增施返青肥。现在查一下苗情,便于制定接下来的农事操作方案。”无人机应用专业毕业的俞泽明,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农村与父亲一起经营农场,他运用所学知识,让4300亩农田有了科技助力。 2023年,俞泽明拿到乡村振兴人才证书,获评乡村振兴初级农艺师称号。像俞泽明一样,一包養網比較批批返乡人才在乡村找到用武之地。 “乡村振兴人才评选不唯学历、不唯论文,重点关注其掌握的专业技术能力包養網和示范带动作用,激励更多乡村能人带动身边人发展乡村产业。”长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负责人余鹏说,去年长丰县共有184人获评乡村振兴人才职称。 “家乡面貌日新月异,村里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庄村返乡人才袁孝鑫说,2022年她回到家乡,重拾百年前下庄村扎染技艺,开起扎染手工艺坊,将“包養行情天路”“柑橘”等下庄元素融入作品。不久前,在村民们的支持下,袁孝鑫当选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袁孝鑫展示自己的扎染手工艺品。新华社记者唐奕 摄 不仅仅是归乡者,在浙江安吉县余村新春灯会上,来自法国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和当地人一起欢度春节。近年来,当地推行“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吸引中外青年带着项目奔赴农村,参与乡村共创。 “此次灯会,我们邀请余村全球合伙人团队和青年漫画家一起设计创作了9组11个原创龙灯,它们蕴含余村的发展故事,展现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和乡村共创的成果。”安吉绿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村运营负责人丁文文说。

Got any book recommend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