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blown: a blog about philosophy.

  • 国新办就《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查包養經驗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_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2年4月21日(星期四)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并于当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出席,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和解读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白皮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顾100年来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的历程,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发展的关心重视,介绍中国推动青年发展的政策举措,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事业的发展成就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向全世界青年发出倡议,呼吁全球青年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力量。 白皮书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约1.8万字。其中,正文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一、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二、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三、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挑重担、堪当大任;四、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世界、展现担当。 白皮书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个语种发布,由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分别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为了帮助大家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白皮书内容,今天我们邀请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先生,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先生出席发布会,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我们先请贺军科先生作情况介绍。 2022-04-21 10:06:02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贺军科: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发展状况。首先,我代表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和共青团中央,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青年发展事业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亲切关心青年、充分信任青年,对青年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推动我国青年发展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总体看,我国青年发展水平整体优先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多项核心指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刻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昂扬风貌,全面宣介中国政府的青年政策立场,在中宣部、教育部、人社部等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支持下,联席会议办公室编写形成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这部白皮书,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关于青年的白皮书。我们依托国家统计局牵头的青年发展统计监测体系,发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智库作用,综合了青年发展统计监测报告、青年发展统计年鉴、青年发展蓝皮书等研究成果和共青团所属机构的大量调研成果,客观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青年发展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勾勒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主流群像。 从成长环境看,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充分的发展条件、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更全面的保障支持、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正迎来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从发展成就看,新时代中国青年理想信念更为坚定、身心素质向好向强、知识素养不断提升、社会参与积极主动,在奋斗中锤炼本领、在磨砺中增长才干,显现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能力素养。从担当作为看,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各自岗位上奋斗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展现出不怕苦、不畏难的青春风采。从人类情怀看,新时代中国青年“走出去”的道路越来越宽、沟通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在心与心的交流对话中汇聚青春共识、在手拉手并肩前行中绘就美好图景,更加开放自信地融入世界,展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阔眼光。中国青年朝气蓬勃、自信奋进的精神风貌充分证明,中国政府坚持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党管青年原则、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青年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继续发展的根本依靠。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青年发展领域出现不少新情况新矛盾,各阶层各群体都面临不少“急难愁盼”问题需要破解,需要社会各方面关心理解、协同支持。我们将立足发展实际和基本国情,立足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认识青年的关键战略作用,继续加大各领域政策扶持力度,让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迸发出更多才智、贡献更多力量。 再过十多天,我们将迎来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共青团始终把服务青年发展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及时反映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着力加强政策倡导和社会倡导,发挥好联系服务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取得更大实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2022-04-21 10:11:47 邢慧娜: 谢谢贺书记的介绍,现在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2-04-21 10:12:2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我们注意到,在这部白皮书当中多次反复提到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青年的规划。请问贺军科书记,这部规划出台的五年多以来,我们在服务青年发展以及推动规划落地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谢谢。 2022-04-21 10:22:36 贺军科: 谢谢你,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中国制定颁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亲自推动、热切关心下制定颁布的,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事情。在中国,过去关于青年发展涉及的政策都是分散在各个部委的,我们把它整合集中到一块儿,考虑政策的协调和衔接,这还是第一次,到现在刚好颁布了五年的时间。这五年以来,在各个方面的关心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支持青年发展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这些制度体系包括,从国家法律的层次,在宪法精神的指导下,直接涉及青年发展的法律有十七八部,这些年来修订了其中一部分内容,充分考虑了时代发展和青年的现实情况,构建了基本的法律支撑体系。在法律之外,第二个层次,就是涉及到青年发展的规划体系框架已经全面搭建,国家层次颁布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所有省都已经颁布了本省份的青年发展规划,还有部分地市和县区也颁布了本区域的青年发展规划。第三,在制度政策体系范围内,青年发展的一些要求纳入到了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内,有的是专章,有的是专节,照顾到了青年发展的需求。各个部委在本领域的工作、本专业范围内,还制定了大量的具体政策。最近五年来,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中央政府各个部门颁行的支持青年发展的具体政策大概有80多件。这样看来,从制度体系范围内构建了完整的制度体系。 第二,促进青年发展的协调机制全面建立。在国家层面建立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我是召集人,实际上参加这个机制的总共有51个部委,这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协调机制之一,经常性要参与到机制工作的有17个部门,其他的30多个部门经常也有一些配合性的工作。各个省、市、县三级也已经全面建立了这样的协调机制,由本区域内的党政领导担任召集人,相关部门参加。 第三,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有了实质性的推动。这是最根本的落脚点。这些年来,各个地方根据青年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涉及到教育、就业、创业、婚育、赡养父母、住房方方面面的事情,结合当地情况出台了大量具体政策。比如住房,现在大城市的住房,青年人面临的困难很多,许多省份做了一些探索,广东省在2020年实施了“青年安居计划”,持续在开展工作,帮助了7000多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在当地获得公租房的保障,前不久北京拿出600多套公寓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也是首次面向应届生配租,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探索,也都是满足了很实在的需求。 作为共青团中央,在这些方面也很好地发挥了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我们从十几年以前就开始建立了共青团与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面对面沟通机制,有序地表达青年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通过人大政协渠道,反映青年的呼声,进行政策倡导。 第四,最近这几年,我们集中探索推动规划落地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把一些零散的政策打包,整体性地推动青年发展,这方面做了很大的探索。两年以前,我们已经在全国400多个区县进行试点,得到了很多的启发。最近这一年多,全国90多个城市全面探索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这些城市整体上是有利于青年成长进步的地方。这个事正在做,我们还将继续推动。 总的来看,通过这五年的努力,我们原来提出的到202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这是五年以前提出的目标,现在基本达到。当然这也是长期的事情,我们会继续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继续深化。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2022-04-21 10:23:56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素质过硬、全面发展。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青年发展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谢谢。 2022-04-21 10:33:35 贺军科: 我们的白皮书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实际上最主要是刻画当代青年表现出来的状况,最主要是刻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青年发展取得的成就。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青年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我们感受比较明显的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支撑青年发展的物质条件显著改善。我们国家去年GDP已经超过110万亿了,在国家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国家有能力为青年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像现在的研发投入,每年都是两万多亿,教育的投入是4万多亿。支持各个学段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一年国家也得拿两千多亿。现在有了这些条件,就是青年发展最主要的物质基础,这是很大的成就。 二是当代青年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传统的像博物馆、文化馆这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发展很快,我看到一个材料上讲,平均两天就会新建一个博物馆,这个速度和投入的强度是很大的。电影、电视、文艺演出这些文化产业和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线上演播,新兴文化产业也是迅猛发展,对青年来说,可以说现在想看什么就有什么。除了这些之外,现在交通和信息也比较发达,特别是出行比较方便。我们过去都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青年人有机会,很便捷地去各地见识,可以说想去哪看就能去哪看一看。互联网现在基本上是所有青年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其实做一些历史对比会看得很清楚,现在20岁到29岁的年轻人,互联网的渗透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十年以前,这个年龄段大概就是68%,这是我看到的一个数据。而且当时城乡之间互联网渗透的水平还是有明显差别的,现在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几乎消失了,渗透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这些都给青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三是青年的健康水平向好向强。最主要的是青年的形体相关方面的变化,整体上解决了青年营养不良的问题。身形上,青少年比以前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比如20岁到2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男孩比十年前差不多平均长高了1.6公分,女孩平均长高了1.5公分。体重也重了一些,男孩平均下来重了4、5公斤,女孩也整体重了2、3公斤,总体都在标准的范围内,长得更高更壮了。除了这些之外,我们也注意到,大家讲到青少年的近视率等等方面,还是比较高,国家也在采取措施。我们也注意到一些青少年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大家高度关注。我们调研的情况显示,大部分的青年人心理还是健康的、健壮的,有一些经过挫折,也变得更加坚韧。这是我们当代青年身心健康水平向好向强。 四是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13.8年,新增劳动力主要就是年轻人了。13.8年,差不多就达到大一、大二的水平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21年已经达到了57.8%,比十年前翻了一倍还多,2011年的时候是26.9%,这是代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了普及化的初期。这样,历史的对比就更加明显,我国当代青年的受教育水平肯定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 五是青年就业的机会更加充分、多样。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大批的农村青年有机会通过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有机会在更高的产业层次上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现在外出农民工近1.7亿人,这么大的群体里,青年占了很大的比例,有机会向更高的产业层次迈进。能够解决好这种大规模的就业是不容易的。我们也看到,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青年就业的结构、选择的范围比以往多了很多,就业的门类比以往也丰富了许多。大家经常讲斜杠青年,就是青年的兼业化特征,还有一些自雇职业,这些都给青年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关于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这些年国家也一直高度重视。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超过一千万,首先这对我们国家是个大好事,每年能有这么多的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加入到我们人力资源大军里头,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当然,找工作遇到了一些困难,这是另一个范畴的事。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这么多年来,我们国家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都在七成以上,到年底基本都能达到九成以上,这样的就业保障是不错的。 所以,整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些成就归根到底还是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包養網比較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22-04-21…

  • 新华全媒+丨“追星查包養網站比較”青年,记录中国空间站“成长”_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

    12月4日,刘博洋拉着追踪拍摄设备,前往位于北京昌平的家附近的一处拍摄地点。这一天,他计划拍摄即将返回地球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追踪拍包養摄设备的组装及校准测试费时费力,为了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捕捉到“过境”的航天器,刘博洋每次都要提前两个小时左右开工。 2022年,“90后”天体物理学博士刘博洋,用自主研发的光学跟踪程序在地面成功拍摄到中国空间站清晰特写影像,用镜头记录着中国空间站的“成长”。 包養網 出生于1990年的刘博洋,从小就对天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刘博洋高中加入学校“天文社”,高考考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本科毕业后,他去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之后包養行情通过联合培养包養網去西澳大学读博。目前,刘博洋正在参与北京大学“6-8米口径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项目”。 从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个喜欢用望远镜看月亮的男孩,到天体物理学博士,再到天文摄影师,刘博洋用多种方式探索着星空。对于未来,刘博洋有着清晰的规划,他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工程价值,也做好天文科普,把星辰大海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包養網排名

  • 夜空多出一查包養網颗星?美国航天员丢的工具包_中国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一个意外掉落在太空的工具包正成为天文爱好者们新的观测对象。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4日报道,美国航天员上月在国际空间站外部进行维护作业时,一个工具包滑落并漂离了空间站。这个价值10万美元的工具包明亮得出奇,天文爱好者包養網 花園们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它。 这个包養工具包几乎已成为夜空中新的“人造星星”。据报道,工具包的星等为6等,也就是肉眼刚好能看到的亮度,比天王星略暗。专家预计,工具包将一边绕地球公转一边缓慢下降,于明年3月降到距地球表面约110公里的高度后坠入大气层,并在到达地面前解体。 这已不是航天员第一次在太空“丢东西”。2008年,一名航天员在修理太阳能板时脱手包養的一个工具包在轨道上运行了两个包養網月。2006年,包養網美国已故航天员皮尔斯·塞勒斯当时在涂抹隔热板修复液的过程中掉了一把抹刀。他说,“那可是我最喜欢的抹刀。”(佟云翀)

  • 全球科查包養技竞争进入“高科技冷战时代”_中国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23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关于科技投资的行政令,在包括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在内的所谓敏感高科技领域,限制美国对中国投资与交易。这再次加重了美国近年来对中国高科技打压和封锁的“冷战”色彩。美国不惜对中国高科技“脱钩”的政策,折射的是21世纪第3个10年全球科技竞争的白热化水平。这场全球科技竞争以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在地球各个角落蔓延,将决定着新一波企业红利的归属、新一批技术天才的问世、新一片区域发展的成败、新一轮大国竞争的输赢,甚至新一场文明演进的方向。与过去300多年的3次科技革命不同,面对第4次科技革命浪潮,各主要经济体都把科技变革视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能力,并重新构建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尽全力打造科技领域的西方领先度与行为一致性,对非西方国家不惜采取“高科技冷战”的方式进行打压,正是基于科技决定国家安全为此发展逻辑的出发点。 中国不惧怕“高科技冷战”,也有自信继续摆脱高科技“跟跑”角色,逐渐跻身进“并跑”甚至部分“领路”行列。对此,需要分析第4次科技革命的演进逻辑,剖析美西方对中国科技打压的核心内容。只有认清全球科技革命与美西方科技战略的深度逻辑,才能有助于认清中国持续推行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避免被美西方全面科技压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只有不断深化制度创新、体制改革、人才激励、金融支撑等系统性变革,努力破局、重构新局、引领变局、复兴全局,才能真正担当全球科技竞争“领路者”,并持续贡献于国家崛起与民族复兴。 未来10年,第4次科技革命效应将被激发 500多年来的近现代大国兴衰史,本质就是大国能否抓住科技浪潮并带动国家产业发展、国力提升的历史。英国抓住了18世纪机械化革命的历史机遇,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伟业。美国则抓住了19世纪电力化和20世纪信息化的浪潮,为其长达100余年的全球第一经济体和二战后的霸权地位奠定了厚实基础。白热化的全球科技竞争背后,反映了各国决策者对科技创新与大国崛起之间线性关系的深刻认知。 从科技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历史周期看,当前正处于第3次科技革命末端产生的“萧条”状况向第4次科技革命前端所萌生的“复苏”状况过渡的特殊时期。按照康波理论50—60年周期性波动的经济特征,即经济会伴随科技变革呈现“复苏—繁荣—衰退—萧条”的周期变化,上一波技术创新对当前经济的影响大体可分为复苏期(20世纪80—90年代初)、繁荣期(2000年前后)、衰退期(2015年前后)、萧条期(2015年以后)。当前,全球“互联网+”浪潮消退、资产价格全面回落、房地产不振,加之疫情对全球经贸正常运行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自二战以来最低迷的时刻。 人类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技术变革进而产生下一轮经济红利。对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亦可称之为“工业革命”的走势,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其《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的论述非常经典,“如今我们正在经历第4次工业革命,它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它是整个系统的创新,极具颠覆性。……这场科技革命不只是改变我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而且也改变我们自身、生活以及我们看世界的方式。……第4次全球科技革命正是让所有人看到了希望”。 在18世纪机械化革命、19世纪电力化革命和20世纪信息化革命的基础上,21世纪以来的全球第4次科技革命的创新与变革程度明显更为立体化、多元化、飞跃化。以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为目标的太空和海洋技术变革,以零碳、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的的全球能源技术变革,以脑机接口、基因编辑、再生医学和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技术变革,以新材料、数字化、机器替代为方向的制造装备技术变革,尤其是以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量子信息、高端芯片、元宇宙为重心的信息技术变革,都在悄然改变着产业结构、经济版图与国家实力的全球格局。 正因第4次全球科技革命的效应将被激发,所有国家都意识到参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角逐的至关重要性。发达国家希望通过固有科技优势保持自身的领先地位,发展中国家则希望通过科技革命带动产业升级,实现综合实力的跨越式提升。与近代历史上尚还有一些国家的决策者抗拒新一轮科技革命完全不同,数百年来的大国兴衰教训如警钟般敲击着当今所有国家决策者的内心,国家发展越发抢占科技革命的高地,谁就有可能占领全球价值链高地,进而在未来国家实力竞争中赢得先机。这就是为什么尽管近年来全球经济、贸易与投资增长速度都陷入了低迷,有时甚至是负增长,但科技变革的发展速度丝毫没有慢下来。2013—2022年,全球产业的研发投入保持在4.6%左右的稳定增长,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率(3.2%左右)。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全球创新指数2022:创新驱动增长的未来是什么?》在衡量132个经济体的创新进展后发现,尽管2020年以来存在新冠疫情、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及各类地缘冲突事件的干扰,但推动全球创新活动的研发和相关投资在2021年仍然蓬勃发展——几乎所有经济体的创新表现都很活跃,且高于预期。2021年全球顶级企业研发支出增长超过疫情之前的2019年,达9000多亿美元。2021年,全球发表科学论文首次突破200万篇,没有出现预想中的下降情况。风险投资交易更激增46%,与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繁荣时期的创纪录水平不相上下。 2023年WIPO的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报告显示,2022年PCT申请量较上一年增长0.3%,总量达到27.8万件,是有史以来单一年度申请总量的最高纪录。2022年,在PCT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科技领域中,有8个出现正增长,其中数字通信(+8.7%)和计算机技术(+8.1%)的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半导体(+6.8%)、生物技术(+6.7%)和电气机械(+6.1%)。 随着科技投资不断累积,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士认为,未来10年,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将出现颠覆性的迭代突破;每一次新技术推动新产业的爆发式突破与指数级增长,也将伴随着各国经济增长动能的切换、社会演进的变革和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这就能解释为何美国总统拜登执政以来反复强调“未来10年是美国国运的决定性10年”。对此,即使在中长期经济相对低迷的预期下,各国仍然对科技研发上进行投资布局,尤其在以5G、6G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等硬科技领域抢滩布局,争夺战略制高点,以期赢得未来。 全球科技竞争的国家安全化 近几年的全球科技研发增长远远快于经济、贸易与投资增长,其原因就是科技作为大国国力首要驱动力量的深度逻辑。与过往3次科技革命不同的是,面对第4次科技革命浪潮,各主要经济体都将科技变革视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能力,并以此发展逻辑为起点,重新构建国家安全战略。例如,近年来,美国发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强化供应链安全、前沿科技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人才等方面的部署;日本政府修订了《防卫计划大纲》《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3份与国家战略密切相关的重要文件,突出强调尖端技术的战略作用;欧盟发布《战略指南针》,把投资科技和工业基地作为欧盟安全支柱之一;德国推出二战后首份《国家安全战略》,将安全概念延伸至科技等领域。 很明显,美西方将霸权护持与科技安全画上了等号。出于这种考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尽全力打造科技领域的“双链”上的领先度与一致性,即:在器物层面,试图重构全球高新科技领域生产、供应、销售及升级的“价值链”;在观念层面,强化以西方价值观为内核与行为一致性或相近性的“思想链”。对此,美西方采取了两方面的重大措施。 密集出台科技战略,全力提升自身实力 近年来,美国前所未有地频繁出台包養網比較科技战略与投资策略。2021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以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科技创新与生产投资(约2500亿美元),意在守住美国的科技霸权优势。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长达1054页、授权投资总额达约2800亿美元的《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标志着针对单一产业高额补贴的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有一条极其特殊的条款——只要接受美国补贴,芯片公司就必须在美国本土制造芯片。此外,该法案还推出100亿美元建设20个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投资2000亿美元加强高科技领域的研究与探索。2023年5月,美国白宫公布了一系列围绕美国人工智能使用和发展的新举措,并更新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从而对基础和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研究进行长期投资。 欧盟针对“技术主权”的战略规划也非常迅速。2020年2月,欧盟委员会连续推动多份科技战略报告,包括《塑造欧洲的数字未来》《欧盟数据战略》《人工智能白皮书》等;计划投入1000亿欧元的预算,增强数字技术领域的研发,旨在巩固欧洲在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地位。2022年7月,欧盟委员会又通过了名为《欧洲创新议程》的战略文件,意在推动欧洲各国勇夺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高地。 日本同样有紧迫感。2020年,日本政府制定或修订《科学技术基本法》《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20》等一系列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文件,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全面推动社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在全球各国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6G通信、量子技术、宇宙太空、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境下,保证日本紧随其中,且能巩固日本在国际市场上的科技创新地位。 强化西方价值观联盟,对竞争对手发动“高科技冷战” 诚如《纽约时报》2023年7月连续刊发长文讲述道,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封锁无异于一场战争。近年来,为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科技领域的快速崛起,美国发动“高科技冷战”的步伐愈加迅猛。美国牵头推动协调新兴技术议题,并推动国际贸易的永久性平台“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分别于2021年9月、2022年5月和12月、2023年5月,围绕高新技术标准的争夺连续召开4次会议,意在对抗那些所谓“非市场经济体”不断上升的影响力。 此外,美国采取“小院高墙”策略大搞“高科技联盟”,意在全面封锁对竞争对手的科技输出。这种策略得到了包養網企业界的怂恿。例如,2021年5月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64个国家的科技巨头与芯片制造商组建“美国半导体联盟”(SIAC),意在施压白宫落实芯片补贴。此后的2022年3月,以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为生产闭环“芯片四方联盟”(Chip4)成立,试图将中国企业排除在外。同年7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提出所谓“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概念,强调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与所谓“可信任的友好国家”一起构建新的高科技产品的跨国价值链。2022年4月,美国号称要构建“开放、自由、全球、互操作、可靠和安全的互联网”,与60个全球合作伙伴一起发布《未来互联网宣言》,意在全球互联网中创造以美国为中心的“数字联盟”或科技版“北约”。2023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以设立对外投包養资审查机制,限制美国主体投资中国半导体与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更是把对中国“高科技封锁”强化了“冷战”色彩。 与此同时,美国还有针对性地调整与一些看似关系不错的新兴经济体关系。例如,拉拢东盟,试图强化美国与东盟之间的科技价值链合作;全力拉拢印度,试图打造对中国的科技包围圈。总之,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全力开展对内提升科技实力、对外打造科技高墙的战略,这和美国在冷战时期与苏联划分两个阵营、试图打败对方的逻辑是异曲同工;其背后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与政治局势的秩序动荡包養網排名,更反映了以大国博弈包養網日益激烈化为重要背景下的白热化科技竞争。 美国对中国科技“新冷战”已成为相当一部分战略学者的共识。正如美国著名兰德公司的一篇文章所说:“美国和中国都在竞相开发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技术,以便在一系列关于权力、安全、财富、影响力和地位的全球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美国政府特别是美国国防部(DoD)的主要职责是确保和开发最有可能促进美国在关键科技领域保持对中国的领先地位。为此,五角大楼可以吸取一些重要的教训,回到美国与对手的最后一次史诗般的技术竞争——冷战期间美苏发展核武器的竞赛”。 很显然,当前人类经历的第4次科技革命不只是一场“地缘政治”或“地缘经济”的调整,更涉及源于“地缘技术”更替而出现的“地缘文明”的演进。谁能率先取得科技创新的前沿突破,谁就有可能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在一些美国战略学者看来,如果让中国领衔第4次科技革命,无疑意味着西方文明的正式衰落。对于他们而言,美西方国家必须推动科技变革的战略竞争,争夺最前沿创新能力的垄断权与领先权,进而持续占有国际规则体系的霸权地位。 中国须有科技自信 对于美国的科技打压,不少国人对未来预期都感到悲观。一些学者常举仅有一位中国人因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而获得过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例子,来论证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尤其是美国。然而,历史证明,诺贝尔奖的认定聚焦在基础研究,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不足以完全反映一国科技发展的现状。20世纪40年代以前,作为当时已稳居全球第一工业大国和经济大国数十年之久的美国,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数量上仍远远不如欧洲诸国那样。中国作为保持工业生产总值全球第1位、经济总量全球第2位的大国,诺贝尔奖得奖数量暂时不足,不能完全客观反映目前中国真实的科技实力。 事实上,正如美国著名智库欧亚集团所指出的,“(美国对中国‘新冷战’)‘脱钩’的成本可能超过收益。它不会削弱中国的科技行业,而只是以伤害美国公司为代价来减缓中国的速度。……中美科技竞赛获得冷战氛围的一种方式是创造一个两极世界,中国技术在亚洲和非洲国家占据主导地位,但与西方隔绝”。美国朝野的危机感陡然增强,进而联合西方世界陆续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高科技冷战”应对策略,本身就说明了中国在第4次科技革命中真实的异军突起。 2016年,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中国政府提出科技崛起的“三步走”战略部署: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之后,要在2030年跻身于创新型国家前列,再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到二〇三五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些发展战略纲要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近年来,中国先后成为全球科技产品第一生产国、第一出口国、自然科学领域论文年发文篇数最多的国家、申请科技专利最多的国家,2022年新晋已成为“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全球最高的国家。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多年来稳居世界第2位。这些指标都印证了中国的未来科技创新现状与未来潜力,也代表着中国科技发展仍然存在新的战略机遇。 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多位知名学者2021年联合撰写的研究报告《伟大的竞争:21世纪中国与美国的较量》指出:未来10年,即使不会超过美国,中国在包括量子信息、半导体、生物技术、人工智能、5G通信和清洁能源等领域也将逼近美国。该报告还称,目前中国科技在快速上升,对美国在科技领域的优势构成了挑战,“在一些领域,中国已超过美国;而在其他领域,根据目前的态势,中国将在未来10年超越美国”。 在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下,中国近年来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中国超级计算机连续多年蝉联“世界冠军”;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取得“天宫”“神舟”“嫦娥”“长征”系列重要成果;北斗导航正式进入全球组网服务的新时代;纳米催化、金属纳米结构材料、铁基超导材料、高温气冷堆核电等正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散裂中子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一系列重大科研基建为中国开展世界级科学实验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 此外,中国金融、科技、产业相互塑造、良性循环的耦合新格局逐渐形成,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力度越来越大,精准性不断提升,普及面也不断扩展。截至2023年6月底,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204家)总市值超2668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企业(542家)总市值达6.72万亿元。值得可喜的是,高科技制造业、科技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三者获得贷款余额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更是同比增长41.5%。 各项国际科技数据也显示,中国技术进步则非常强劲。202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达7577亿美元,同比增长6%,全球排名第4位;高科技制造业占制造业的比重达48.1%,较2018年增长1个百分点,全球排名第14位;知识产权收入达89亿美元,同比增长34%。202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出口同比再次增长4.0%。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评价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不可否认,在这一轮大国科技竞争中,美国仍扮演着重要“领路者”角色,但是技术变革的力量天平正在向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倾斜。美国多领域技术进步指标均显示出长期放缓趋势,主要是半导体性能、电池价格、可再生能源成本(风能除外)和生物制药研发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指标放缓。对此,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22》指出,全球百强科技(S&T)集群主要集中在3个地区——北美、欧洲和亚洲,尤其是集中在2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两国均有21个,中国第一次拥有与美国相同数量的排名前100位科技集群);其后是德国,有10个集群;日本有5个集群。全球前五大科技集群(日本1个、中国2个、韩国1个、美国1个)有4个位于东亚。 由此看,基于这些快速发展的数据,客观评估中国科技发展的最新现状,变得非常重要。既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到中国科技领域的一些核心技术仍落后于美国、硬科技转化仍存在“肠梗阻”、科技高端人才仍相对不足等,也需要有科技自信,看到近年来中国科技正在实现历史性、全局性的重大变化。 如何破“高科技新冷战”之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在可预见将来的“高科技新冷战”前景下,中国要建设科技强国,如期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变得更有挑战。对此,努力破局、重构新局、引领变局、复兴全局就成为突破当下“高科技新冷战”的必要举措。 努力破局,尽快从疫后创伤、大国对峙、经济低迷的僵局中走出,解决当下中国科技发展的综合瓶颈难题。在疫后复苏方面,中国经济发展仍受到3年疫情创伤的综合影响,解决创新驱动能力不足,仍需要全面复苏的制度开放与机制改革的新动力。比如,需要“特事特办”地在全球范围引进各类高科技人才,需要将科技投入和统一国内大市场结合起来,需要激化社会和市场对投资科技的预期与信心,需要促进要素市场的改革与流通,提升人均劳动生产率。在大国博弈方面,中国对外环境需要从美西方对华合围中找到突破口,采取开放式创新的方式,在正视差距和找准短板中,继续找寻跨境合作的机会;全力深耕核心领域,如人工智能核心算法、光电芯片、光刻机等,发挥长期以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锻造“杀手锏”的技术;强化事关国家安全、人民福祉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加大逆周期的调整力度,确保财政投入科技的比重不降速;更加重视企业主体作用,尤其加大力度提振企业投资研发的信心等。 重构新局,优化科技投入结构,推动科技发展真正转化为促进国家“双循环”新格局形成的核心支撑力量。中国需要全面释放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不充分供给及流动的潜能,让科技成果申请、评价、许可、转让、确权及利益分配等机制体制的缺失得到弥补,提升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的效率,进而解决大量科技成果仍停留在“实验室”和“专利簿”的老大难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应全力构建“产-学-民-研”协同创新联动格局体系,鼓励科研机构充分顾及市场,鼓励地方研发充分服务国家,鼓励发达地区充分支援落后地区,鼓励民间发明并充分保护专利,进而形成多层次、多地域、多领域的科技创新全新氛围。另外,还可通过加大“新基建”的改造,扩大新产业,加速提升科技市场转换的效率。 引领变局,依托“一带一路”等多边合作倡议与相关平台,推动与更多国家的科技开放合作共赢。针对当前美西方在前沿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的自私与保守趋势,中国可以结合自身的相对优势,破除科技领域激进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排外主义和民粹主义,提升与更多发展中国家分享高新科技的频次与范围,化解与对冲西方压制。同时,要形成跨境科技需求的捕寻机制,即时搜集科技情报,自下而上、多方参与地跟时科技最前沿信息。另外,中国可加大离岸创新中心、国际化科技孵化平台等新型跨境平台建设力度,动态调整与优化科技政策,用特殊政策持续吸引优秀人才,推动全球高端人才和高端科技前沿走进中国,并以服务各国建设共赢发展为目标,打造领衔世界的新科学中心。 复兴全局,加快完善数字经济、数字生活和数字国家治理方式,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的数字构建。加强前沿技术的社会运用广度与精度,通过催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市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在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方面,探索领先于世界的新能源、新经济运作模式,把科技向善和市场盈利相结合的能力广泛运用到社会各个角落,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用新科技场景驱动日常生活的后现代社会场景打造一系列领先于世界的发达城市,以典范式、标杆式的未来城市化进程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优越性。这样,中国“科技强国”服务于社会、个人的目标自然而然会成为令他国折服的软实力。 总之,面对全球“高科技冷战”的前景,中国不必气馁;而应把握好新的历史机遇期,发展过硬技术、志气、精神和实力,在新科技革命爆发的基础上开启万物共生互联的高科技新时代,推进科技机制体制创新,最终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 联播+|热气腾腾查包養心得的春节照见中国式现代化_中国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节日氛围热气腾腾、百姓生活蒸蒸日上、文旅消费“热辣滚烫”……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尽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活力、万千气象。 春运出行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 2024年1月26日,四川省达州市车站,准备乘坐“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出行的旅客。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流动性”是见证当代中国市场活力和繁荣发展的重要密码。 一年一度的春运承载着厚重的乡愁,记录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故事,折射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看数据:据交通运输部预测,在为期40天的2024年春运中,预计有90亿人次出游、探亲、休闲,其中有72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创历史新高。 看返乡工具: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摩托大军”到自驾回家…..家的方向没变,出行方式却发生了巨变。 看服务保障:从通宵排队购票到网络订票,从人工打孔检票到“一秒过闸”,从泡面、盒饭等春运餐饮“标配”到手机下单后送到座位上各地热乎乎的特色饭菜……春运越来越充满科技感,春运旅途也变得更加便捷、舒适。 正如许多人所言,春运如同一辆时光列车,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也见证着一个生机勃勃、活力奔涌的中国。 乡村旅游农民增收创富的“聚宝盆” △ 2024年2月17日,春节假期最后一天,海口乡村旅游持续火爆,众多游客前往渔家乐品尝特色海鲜和乡村美食。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包養的现代化。总书记强调:“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到乡村去”正在演变为新的过年时尚,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农民增收创富的“聚宝盆”。 多家网络预订平台显示,春节期间乡村民宿预订量增长强劲,同比2023年春节增长近200%,预订热潮也比去年提前一包養周到来。这也让从事乡村旅游的乡亲们在“农闲”时分忙得不可开交,体会了“忙并快乐着”的好心情。 文化活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新气象 △ 2024年2月16日,在江西赣州一家电影院,观众从春节档电影的宣传展板前走过。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这个春节假期,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气象。 《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等影片推动春节假期全国电影票房突破80亿元,刷新同档期票房纪录。广东中山迎新春非遗巡游快闪活动连续上演,安徽“皖美过大年”等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河南洛阳的牡丹灯会点亮夜色,为新春添彩…… 据初步统计,全国举办“村晚”、戏曲进乡村、“新年画活动”、图书馆里过大年等群众文化活动约15万场,线上线下约6.69亿人次参与。除了丰盛的年夜饭,一道道文化大餐也让春节的年味更足更浓。 低碳生活绿意融融的假期新风尚 △ 2024年2月17日,安徽滁州来安县大英镇境内的G36宁洛高速曹庄服务区,滁州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协助电动汽车车主高效解决充电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这个春节,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正成为假期新风尚。 春节前,一大批绿能超级充电站在多个高速服务区上线,为驾驶新能源汽车出行的人包養網们提供最快“1秒1公里”的快速补能。大年初二,“零污染、零排放”的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满载1300名游客开启龙年首航。新建成的全国首个“零碳冰场”吸引了众多冰雪爱好者前来打卡体验…… 这个春节“绿”意十足。 全球共庆共享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 △ 当地时间2024年2月11日,英国曼彻斯特,表演者进入中国城,参加中国农历包養龙年春节的庆祝活动。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根植于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文化基因。 时至今日,春节包養的意义已不仅局限于中国。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中国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今年春节期间,全球多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农历除夕前夕,新春灯光秀连续第五年亮相世界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塔下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波兰国家爱乐厅上演的2024中国新年音乐会,赢得全场观众多次起立鼓掌。“欢乐春节杯”埃及全国武术锦标赛共有超过5700名选手参赛,让观众们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春节不仅是阖家团圆、欢乐祥和的节日,更是传递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理念的重要载体。 新者,而日新之,又日新之。新春佳节,升腾起龙年中国的勃勃生机,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 让乡间的路更高效畅通_中查覓包養價格国网

    超1100个县级行政区开展农村客货邮融合业务,建成5万余个客货邮融合站点,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1.1万余条,客车年代运邮件快件超过2亿件……统筹解决农村地区群众出行、货运物流、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我国创新发展农村客货邮融合。 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6方面17项举措系统谋划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目标、方向和路径,提出力争到2027年,具备条件的县级行政区实现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全覆盖。 政策怎样落地?推动农村运输服务体系降本增效提质,各地有何探索?记者采访交通运输领域有关专家。 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涌现,有效激发农村地区循环动力 农村地区的消费潜能有多大? 两组数据可见一斑:如今,我国农村地区日均客运量超过1000万人次,每天超1亿件快递在农村流转。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巨大消费潜能,正成为城乡消费的重要特征之一,不仅带来群众出行、货运物流和邮快寄递等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也充分彰显了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的强大韧性。”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健说。 作为农村群众出行、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包養重要渠道,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对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李健表示,受农村地区地理因素和居住分散等因素影响,农村交通运输体系中农村客运、货运物流与寄递体系运营存在运输成本高、进村盈利难、运行效率低等问题。 根据《意见》,通过共享场站运力资源、共建运输服务网络等手段,充分发挥农村客运、农村货运物流、农村寄递组合优势,将使普遍服务的范围更广、承载能力更强、服务频次更高,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在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金敬东看来,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也是促进农村运输服务体系集约高效发展的有效抓手。一方面,推进统一分拣、统一配送,可以提升农村运输集约化水平,提升配送时效;另一方面,共享共用基础设施和运力资源可以减少企业在运输、人员等方面投入,同时为农村客运企业增加营收,缓解经营压力。 通过一系列实践摸索,各地围绕加强机制建设、设施共用、运力共享、信息协同等,探索出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新路径。浙江宁海“集士驿站+公交邮路”、四川乐至“金通工程·包養天府交邮通”等典型模式不断涌现,有效激发农村地区循环动力。 以站点、运力和信息融合,推动客、货和邮政快递之间“无缝交接” 融合发展,关键在“融”。 以降本增效为基本原则,《意见》提出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 聚焦站点融合,推动客货邮集约化发展。各地可以依托现有客运站或物流设施,建立统一的快递分拣中心,共享场站资源和设施,降低土地资源和设施设备投入成本。 聚焦运力融合,推动客货邮降本增效。通过利用客运车辆行李舱代运邮件快件,降低邮政快递企业专车配送成本,提包養網高农村客运车辆运营收入,提升农村运输集约化水平。 聚焦信息融合,提升邮政快递配送时效。加强农村客货邮信息化建设,引导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和快递企业加强数据共享,提高运输和投递效率,提升客货邮服务水平。 以站点融合为例,《意见》提出,建设“一点多能”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站点,打造县乡村三级农村运输服务体系。 抓住电商快速发展的契机,近年来,吉林省加快对汽车客运站升级改造,拓展客运站物流、旅游、包養網商贸和换乘等服务功能。如今,不少汽车客运站已集客运出行、货运物流、商贸便民等功能于一体,成为综合运输服务站,在提升农村物流网络覆盖率的同时,实现了健康平稳发展。 “目前,吉林34个县级客运站已完成‘客货邮融合’升级改造,433个乡镇建立运输服务站,5658个建制村建成农村物流服务点,计划2025年实现农村物流网点全覆盖。”吉林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朱韶星说。 针对地区差异大、物流节点体系待完善等问题,《意见》特别提出“分类施策”,在普通农村地区、需求旺盛农村地区以及产业优势明显的农村地区等不同类型区域,可综合考虑本地区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需求,选择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货运班车以及“农村客货邮+”等几类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 “《意见》的出台极大促进了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资源共享,推动实现客、货和邮快之间的‘无缝交接’,将有效加强农村交通运输服务的造血能力,促进农村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李健说。 强化装备应用,完善服务体系,夯实农村客货邮安全发展底线 融合发展,安全为要。 近年来,在历史性地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基础上,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客货邮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交通运输集约化发展。 “应该看到,目前客货邮融合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仍存在收费标准不明确、作业流程不规范、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金敬东认为,客货邮融合发展需要保障农村旅客出行需求和安全,同时兼顾邮件快件安全,这对农村运输的安全监管和规范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夯实农村客货邮安全发展底线? 在装备设备方面,《意见》以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要求推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适配车型,加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提升全流程各环节的效率与安全环保水平。 在服务体系方面,《意见》强调,要规范农村客货邮作业流程,包括站点名称、标识标牌、交接配送细则等,以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强化驾驶员培训、加强车辆检查维护、落实邮件快件安全寄递制度和安全运输条件等一系列举措,强化农村客货邮安全管理,构建规范有序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服务体系。 “下一步,将鼓励各地开展本省份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提升融合发展水平,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奖励资金引导、车型选择、信息共享包養網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不断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走深走实,提升农村运输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 乡村振兴里的春之声_中国查覓包養價格网

    春风千里,万物复苏。广袤田野上,春耕备耕忙。  今年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第4年。  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展如何?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新华社记者近日采访了来自脱贫地区的代表委员,听他们带来当地最新情况。 “不返贫,这条底线我们守住了” 在贵州乌蒙山区,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纳雍县厍东关乡陶营村党总支书记肖军见证了陶营村这十几年的发展。  “不返贫,这条底线我们守住了。目前全村脱贫户及监测户是74户,村里一方面继续实施产业覆盖带动,加强保障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就业,另一方面用好公益性岗位等,强化政策兜底。”肖军说。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通过分析历年返贫致贫数据、剖析现实案例,发现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人员”最容易因病、因学、因灾等不可抗因素返贫致贫。为此,当地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首要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兴国县方太乡井口村党支部书记温善连深知防返贫工作的重要性。因为父母体弱多病,温善连一家在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照顾体弱多病的父母,她放弃在外发展机会回到家乡。  在乡村干部、原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本人的共同努力下,温善连先后尝试了烟叶种植、禽类养殖产业,最终带着家人在2020年实现脱贫。  “我们村有1709人,其中脱贫人口超过500人,如果遇到失业、疾病、灾害等情况,防返贫工作做得不到位,他们可能会再度陷入贫困。”温善连说,她和村干部每个月都会对全村村民开展集中排查,及早发现返贫致贫风险,了解村民是否有大额刚性支出或者突发意外等情况,及时跟进帮扶。  2023年8月,温善连和村干部在摸排过程中发现,有一户村民的妻子因治疗癌症几乎花光积蓄,他自己又因糖尿病无法做重体力活,家里还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负担很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温善连立即组织村干部进行研判,认为这户村民存在致贫风险,在报上级部门批准后将其列入突发严重困难户进行帮扶。  “现在这户村民的父母、妻子已被纳入农村低保,女儿可享受‘雨露计划’,每年可获得3000元助学补助。”温善连说,“我们还鼓励他家发展家禽养殖,每只鸡可补助10元。”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瑞金市委书记尹忠说,截至目前,瑞金市扎实推进防贫保险政策落实,为156户返贫致贫风险对象理赔526.58万元,及时化解突发困难群众返贫致贫风险隐患。  数据显示,2023年,各地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超六成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已落实帮扶措施。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包養行情扶机制,将信息拓展覆盖到全体农户,运用多部门大数据强化筛查预警,持续抓实抓细监测识别,加力加劲消除风险。 “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还能陪伴家人” 来北京开会前,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私营企业协会会长、东乡族自治县伊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忠山专门到合作社社员家中走访。开春是养羊的关键期,从羊羔的成活率,到羊圈里是否有取暖设施,张忠山边询问边记录。  2017年,张忠山回家创业,将目光投向家乡有名的“东乡贡羊”,创办合作社,对传统养殖进行标准化管理,还将羊带进直播间。  品牌打出去,名气响起来。如今已有70多户乡亲加入合作社。通过订单生产、集中采购饲草料、合作社分红等措施,每户每年可增收5000多元,还能额外享受政府相关政策补贴。  “瑞金着力强化产业帮扶,在全市19个集中安置点建成以光伏电站、大棚蔬菜、水果种植为主的产业基地,依托本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充分挖掘各乡镇特色资源。”尹忠说,瑞金加强光伏帮扶电站管理,保障全市63兆瓦光伏电站的运行质量和发电效率,实现发电收益6575.45万元。  乡村因产业而振兴,乡村因就业而兴旺。2023年,农业农村部门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帮扶,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到60%,脱贫县培育了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全年脱贫劳动力务工总规模达到3396.9万人,超过年度任务目标377.7万人。  “下庄村百姓以前只能种种地,现在特色产业、旅游,样样都做得很‘巴适’!”开春以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巫包養網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忙得“脚不沾地”:组织柑橘销售,敲定文旅产业新年发展计划,为参加全国两会做准备。  “绝壁合围,形似天坑。”下庄村从村口到村里落差达1000多米,以前仅靠绝壁上的一条小路出村。在毛相林的带领下,村里人开凿出山路,路通了,在当地就业的机会来了。  扎染人才袁孝鑫回来了,重拾百年前扎染技艺,开起扎染手工艺坊;在外搞过运输的黄全亚回来了,在村上文旅公司做起观光车司机,一个月稳定收入达4000元。今年春节,黄全亚迎娶了隔壁村的姑娘,经营起自己的小家庭。  “村民可以在客房部做卫生、在食堂帮厨、当讲解员,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还能陪伴家人,下庄人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精神面貌越来越好。”毛相林说。  近年来,巫山县深化拓展鲁渝协作对口帮扶等机制,加强公益性岗位规范化管理,在乡村建设等项目中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促进更多脱贫群众务工就业,确保全县脱贫人口务工就包養业规模稳定在4.9万人。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我国将分类推进帮扶产业发展,组织脱贫地区以县为单位分类采取针对性措施,补上技术、设施、营销、人才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实实在在把产业提质增效搞上去。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围绕脱贫人口年度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的“硬任务”,力争实现脱贫人口就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路子有了,得鼓足干劲儿跑起来” 发展产业,培养人才,增强内生动力……聚焦今年两会,来自脱贫地区的代表委员们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充满期待。  来自甘肃会宁的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柴守玺,这些年明显感受到家乡生态环境和乡村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将促进城乡融合,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把人留在乡村。”  “乡村振兴没有照搬照套的模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一定要因地制宜,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饭碗,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提出,要强化片区共建思维,探索以多个村庄为单位,打造联村特色产业,形成片区产业链。  春节刚过,代村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在代村东南片区,一个集商贸、教育、康养、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田园包養新城”银湖活力区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将与南部农企园产业群形成强大辐射带动优势,届时周边11个村庄、2.6万余农民将共享发展成果。  几天前,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沽源县长梁乡大石砬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孙喜玲打开33寸的超大旅行包養網箱,把两罐百合红茶用毛巾裹了又裹,郑重地和装订好的发言材料放在了一起。“想把村里生产的产品让大家尝尝。”  2023年全国两会上,孙喜玲提出了建立“脱贫地区帮扶人才库”的建议。2023年6月,大石砬村专家工作站成立,20余位来自京冀高校院所的专家成为大石砬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智囊团。有人才作支撑,依托百合、金莲花等花卉资源,大石砬村去年打造了霓裳花谷景区,百合花海成为游客打卡地。  “村里百合的种植面积从800亩发展到近1500亩。路子有了,得鼓足干劲儿跑起来,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孙喜玲说。  “过去发展动力不足,需要党员干部去动员。现在有了产业支撑,农村生活条件好了,主动想发展、谋发展的人多了。”肖军说,今年村里将夯实樱桃产业基础,提升玛瑙红樱桃的产量和品质。只有把群众的利益融入全村的发展中,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发展积极性。  今年,张忠山带来了关于支持甘肃省临夏州发展牛羊全产业链的建议:“希望东乡羊肉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 (走进中国乡村)山西海归变身“查包養心得新农人”:鱼肥菜鲜助农兴_中国网

    中新社太原4月7日电 题:山西海归变身“新农人”:鱼肥菜鲜助农兴 作者 杨杰英 杨润德 一排排黄瓜长势正包養旺,一尾尾鲈鱼体态肥硕……7日,走进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三家村鱼菜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鱼菜共生”的混搭模式真正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靠着在200多亩的荒地上发展鱼菜综合种养大棚,能创造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营业额。这是“95后”海归程玉姣返乡创业带领村民致富的妙招。 “手机是农具,直播是农活。”这已是“新农人”程玉姣的日常生活。 (受访包養網者供图) 在领略过异国他乡的风景后,程玉姣逐渐明白,家乡包養才是值得自己奋斗一辈子的地方。2020年,她选择回乡,成为村里的“新农人包養網比較”。 “在三家村200多亩的荒地上,‘大棚鱼菜综合种养’成为我们新农产业的首选。”程玉姣说。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三家村鱼菜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受访者供图) 与传统的养殖、种植方式相比,“鱼菜混养”模式有何优势? “大棚养鱼不受温度局限,与北方传统一年一产的养鱼方式相比,可实现一年两产至三产。”程玉姣介绍,现在大棚内饲养有加州鲈鱼、虹鳟、锦鲤等品种,每亩大棚每年光养鱼的纯利润可达七八万元,种植的蔬菜也能带来不菲的收入。 经过三年的科研加实践,从虹鳟鱼到鲈鱼再到锦鲤,从叶菜、果菜到各种不同种类蔬菜,三家村鱼菜综合种养的技术已经从过去单池单套循环系统、双池一套循环系统、四池一套循环系统,发展到现在规模化、区块化生产管理模式。 利用这种新型生态蔬菜种植方式,鱼和蔬菜不仅品质好,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受访者供图) “养鱼的水经过处理直接成为种菜的肥料,既养鱼又种菜,不影响产量还能节水节肥。”程玉姣介绍,利用这种新型生态蔬菜种植方式,鱼和蔬菜不仅品质好,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截至目前,三家村累计建成15座日光温室大棚及92座养殖池。近日,三家村“鱼菜混养”基地还入包養網排名选2023年全国现代设施渔业基地。   三家村以此为依托,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拓展旅游产业链。 (受访者供图) 作为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确立的山西省首个“鱼菜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基地”,三家村以此为依托,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拓展旅游产业链,推动农文旅、产学研高效发展,带动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三家村党支部副书记,程玉姣鼓励村民从过去传统的农民转变为职业新农人。“我们开设了现代农业大棚、乡村旅游等课程,让村民参加培训班,提升增收技能。” “手机是农具,直播是农活。”这已是“新农人”程玉姣的日常生活。她说,“未来,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一起挖掘乡村潜力,把鱼菜综合种养产业做大做强。”(完)

  • 台湾“小凤梨”体验东去九宮格見證北渔猎文化_中国网

    1月24日,冬令营营员九宮格在吉林省松原市鼎润文化创意小樹屋产业园体验制作鱼皮見證项链。 当日,全国台联第三十届台胞青年冬令营吉林家教分营的营员们来到吉林省松原市,体验东北的渔猎文時租會議化。以“携手正青春 同心向未来”为主時租會議题的全国台联第三十届台胞青年冬令营开营式23日在吉林长春举办。 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時租時租摄   

  • 网络文学呈现“国潮热去九宮格會議室”_中国网

    《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在京发布,专家表示—— 网络文学呈现“国潮热”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近日在京发布《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2023年我国网络文学创作为基础,对作家作品、IP开发、海外传播、版权保护等进行全方位观察、分析和研判。 2023年网络文学发展有什么新特点、新气象?网文IP转化有哪些新趋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对网络文学有哪些影响?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名片,网文出海有哪些新变化?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现实+”题材进入创作视野 报告显示,2023年网络文学作家、作品、读者数量都呈稳健增长态势,其中作者规模达2405万人,作品数量达3620万部,新增作品420万部,用户数量达5.37亿人,同比增长9%。其中,网文写作年轻化趋势持续深入,95后、00后作家逐渐引领网络文学创作新风潮,00后作家成为网文作家新增主力。多数作家系非文学专业教育背景,且多为兼职写作的“斜杠青年”。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定家分析说,网络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青年文学,受众群体多为年轻人。网络时代的年轻人之间有着共同的认知,了解彼此的诉求,年轻作家的會議室出租作品時租很受读者欢迎。 报告显示,2023年网络聚會文学更突出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多元题材和类型,其中历史、现实和科幻等题材尤为突出。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阅文集团主办的“阅见非遗”第一届征文大赛中,就有6万多部非遗题材作品,涉及京剧、木雕、造纸技艺、狮舞等127个非遗项目。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桫椤表示,网络文学中的“国潮热”是年度的新现象,一方面,它深层次折射了大众审美趣味,是民族文化精神在网络时代的具体反映。网络文学内在精神气质是“中华性”的,很容易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此来亲近读者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与当前我们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向有直接关系,不少文学网站组织了“非遗”等主题创作活动,这直接促成了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多样化表达。 报告显示,2023年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再创历史新高,“现实+”题材进入创作视野,题材年增速超20%。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汤俏表示,现实题材依然是网络文学创作的重要类型,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瑜伽場地都有较大提升。网络文学现实题材汇聚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全民创作队伍,描摹当代中国全息画像。同时,现实题材与其他类型之间互相叠加、融合,使“现实+”成为创作新小樹屋趋势。 微短剧成为改编新方向 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404.3亿元,同比增长3.8%;网络文学IP市场规模大幅跃升至2605亿元,同比增长近百亿元。网络文学IP改编所处形势也迎来重大改变:一方面,传统文学改编和原创剧集爆款频出;另一方面,大众审美变化凸显,微短剧成为新风口,游戏和动漫改编的系列化趋势增强,网络文学不仅通过丰沛而稳定的内容供给彰显着自身作为“IP”舞蹈場地的资源属性,也在技术迭代和大众审美的合力下推动着网络文艺生态的更新。 桫椤表示,微短剧的火爆与受众的欣赏习惯有关,对强情节、强矛盾性、高爆发力故事的喜爱是人类的共性,这一点契合了网络文学架构故事的方法,也让微短剧与网络文学之间进行互动。微短剧作为一种迅速崛起的网络文艺形式,借鉴的正是网络文学的模式,不仅原创作品效仿网络文学的世界观架构、角色设定和编织情节的方法,还直接从已有网络文学作品中选择改编,这使得微短剧成为网络文学IP改编的新方向。 “不过,目前网文IP在微短剧市场中占比有限,产业价值发挥得也有限。”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夏烈表示,推动网文与微短剧强强联合,这是未来微短剧精品化的趋势。 报告显示,IP改编全链路的结构性变化成为2023年网络文学发展的亮点之一。IP前置开发模式逐渐成熟,内容平台得以在作品连载阶段便启动孵化,其定制化打造的有效互动、二次创作等模式,更成为IP改编孵化“杀手锏”。 汤俏表示,IP前置是指网文IP在创作连载阶段就开始孵化,通过“段评、章评”等形式吸引粉丝互动見證,以此加深读者与作者、作品的连接,以及对IP的归属感,然后衔接产业链下游,实现IP粉丝群体的无缝迁移。这将在源头为IP后续开发奠定根基,让IP向中下游衍生前便拥有为影视、游戏、漫画强势引流的实力。 人工智能推动网文“一键出海”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2023年度全球性热门话题。报告指出,技术日趋成熟,能够大幅度提升翻译效率、降低成本的AI翻译成为出海平台和海外读者的选择。2023年,起点国际持续推进人机配合的AI翻译模式,多部AI翻译作品已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佳作。 推文科技创始人童晔表示,AI翻译系统可使行业效率提高3600倍,翻译成本却是此前的1%。未来,通过人机协同优化翻译质量,中国网络文学将向海外进一步输出,产业生态打造也将更趋完整。 除了机器翻译领域的应用,AI所具备的文学创作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瞩目。报告指出,AI产品已可以为网文作者提供四种内容生成功能:即世界观设定、角色设定、情景描写和打斗描写。 中南大学教授欧阳友权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必将影响网络文学的创作、传播、欣赏、改编,首先它是一个天然的技术助手,让网络作家眼界大开、脑洞大开。然后,它会推动网络文学迅速向视频转化,网络作家可能也是导演,作品是文字和视频相结合,让观众通过多种媒介和多个感官来欣赏。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在行业规模、作品内容、营业收入、运作模式、技术支持、赛道布局等方面,都显示出日益强劲的国际化影响和市场化活力。2023年中国网文出海总体上仍然延续了前几年的发展态势,网文出海市场规模突破40亿元,作品质量稳定提升,作品数量持续增长。 陈定家表示,随着新技术应用的持续深化,“一键出海”、全球追更已经成为翻译出海的新趋势。文字翻译的瓶颈即将突破,出海作品数量有望相应出现一个井喷时期。同时,中国网文的海外传播正朝着规模化、精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快速拓展,未来的全球IP,有望从中国网文中诞生。(记者 刘江伟)

Got any book recommendations?